亚洲开发银行26日发布《2017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报告说,由于全球贸易回暖,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超预期,亚太地区国家,尤其是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
欧委会网站6月26日报道。根据欧委会今天发布的《贸易与投资壁垒报告》,2016年欧盟出口商报告的国外市场贸易壁垒数量增长了10%,到去年年底全球50多个出口市场的贸易壁垒的总量达到372个。
美国已正式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从高调主导到单边退出,美国的态度令TPP成员国不知所措。在当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形势下,无论发生什么,各方都应继续走开放、包容、联动的发展道路。
一方面,“一带一路”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是一条陆上通道,它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贯通欧洲,延伸至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 “一路”指 “海上丝绸之路”,亦即航线,从中国直至威尼斯。“一带一路”覆盖了全世界65%的人口,三分之一的GDP,四分之一的货物与服务流通。这正是“一带一路”的核心——一条潜在的贸易路线。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专家Maximiliano Mendez-Parra在《2017年全球贸易的三大趋势》一文中表示,2017年,全球贸易将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原因包括贸易持续减速、美国政策的变数及保护主义(或者至少是保护主义论调)的普遍抬头。这些因素不会立即转化为限制条件,但肯定不会有助于消除现有限制。
随着特朗普主义在世界贸易外交中引起争议,本文作者建议其他各大贸易伙伴在开放经济和负责任的全球化中承担起领导力量。欧盟和中国都不赞同特朗普主义,如果他们坚定地承担领导力,有理由对特朗普主义进行抵制。
与1990年代和2000年代相比,全球贸易和投资环境在未来10年可能对低收入国家更具挑战性。这要求政府持续努力降低贸易成本,实行可支持服务贸易的政策改革,并更加重视在贸易成本削减和服务贸易便利化方面的援助。
“亚行-日本国际事务研究所研讨会:当前全球贸易形势”研讨会将于11月10在日本东京召开,由亚洲开发银行与日本国际事务研究所公共举办。研讨会将针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探讨国际贸易政策的最新趋势,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未来。
相均泳认为,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可以促进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东盟等主要经济体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市场的开放,探索并形成解决贸易纠纷的有效渠道,挖掘亚太地区经贸合作的潜力,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形成对抗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机制。
英国公投脱欧、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希拉里都反对TPP、特朗普扬言必要时退出WTO、德国十万人示威反对跨大西洋伙伴关系(TTIP)等等,最近集中发生的这一系列重大事态给人以全球化遭受重大逆转的强烈印象。但是,逆全球化趋势席卷世界是否意味着全球化已经开始不行了吗?
美国知名电视制作公司迪克·克拉克工作室和万达集团旗下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展开排他性谈判,万达打算出价10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尽管谈判离最后达成还有距离,是否能够完成收购也未可知,但在美国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有必要对贸易放缓采取措施,但亚洲本身已经做好了成为反对保护主义壁垒的准备。事实上,亚洲可以在未来引领全球贸易。为了抓住发展机遇,亚洲国家需要继续实施结构性改革,提高技术,并加强中小企业的金融能力。
全球贸易融资缺口预计为1.6万亿美元。预计全球40%的贸易融资请求来自亚洲,而亚洲融资请求的拒绝率高居全球榜首。全球近一半的贸易融资缺口来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
反对全球化的浪潮阻止了加拿大与欧盟签订《综合经济贸易协定》(CETA)。比利时法语区瓦隆强烈反对,导致比利时政府无法批准,因此欧盟无法在这份协定上签字。如果欧盟无法和加拿大签订该协议,那么还有希望签订其他协议吗?毫无疑问,全球贸易的扩张需要制定更多规则。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暗潮涌动,尤其是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摆出一副“群主要退群”的姿态,“一带一路”势必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再审视”。如何以高峰论坛为契机,实现从“主场外交”到“主人外交”、从“倡议引领”到“理念引领”的升级转型,是中国需要面对的重大考验。
在全球单边主义的合唱中,被遗忘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有了新成果。WTO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近日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下称《协定》)正式生效。阿泽维多表示,通过核准这项协定,世贸组织成员兑现了它们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承诺;而数据显示,完整履行《贸易便利化协定》将会使全球贸易成本减少约14.3%。
第十四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 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