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贸易协定领域,印度是一个后来者。印度在1991年改革之后,才开始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截至目前,印度已签署并生效了13个区域贸易协定。与其不加区别地签署区域贸易协定,印度政府必须提高其利用国内资源的能力,使其发挥最大潜力。
世界贸易组织27日发布声明说,由于主要经济体间贸易冲突升级以及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下调今明两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
从前美国市场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如今其中心地位已显著下降。特朗普贸易战动摇世界的力量已远不如二三十年前那样惊天动地。如果世界其他地区能够正确处理特朗普的关税战,那么其带来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过,虽然美国已不再那样重要,但这也不意味着美国对全球体系无关紧要。
特朗普反对自由贸易源于他的房地产背景和对“交易艺术”的信仰。他永远不会接受自由多边贸易“原则上的”情景。他更偏向双边谈判,而非多边谈判。
世界贸易组织9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景气指数,预计今年三季度全球贸易增速将继续放缓。报告显示,三季度全球贸易景气指数为100.3,相较于二季度的101.8继续下滑,逼近指数荣枯线。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增速在数月内将进一步放缓。
根据总干事阿泽维多向成员方提交的报告显示,在2017年10月中旬至2018年5月中旬期间,世贸组织成员共实施7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月均近11项,较上一个报告期(2016年10月中旬至2017年10月中旬)的9项有所增加。
英国政府网站20日刊登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说,英国欢迎中国为促进全球贸易增长所做的努力。
多边贸易体系已经受到单边主义措施和随后的报复威胁的挑战。本文搜集了塑造当前形势的主要事件,并展示了哪些贸易流已经并将潜在受到多种措施的影响。现在是时候欧盟反思其全球贸易的选择,并降低欧盟各产业对特朗普和中国造成的全球挑战的脆弱性。
当日发布的最新全球贸易景气指数(WTOI)为101.8,高于100的趋势水平,低于2月份的102.3,表明当前全球贸易的扩张势头有望继续延续,但增速可能会放缓。世贸组织认为,WTOI的回落与当前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加剧所导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密切相关。
美国的“利己主义”贸易政策一方面影响全球贸易体系,另一方面影响许多国家的贸易政策。此外,生产活动的日益分散,以及旨在扩大经济增长潜力的“回流”政策在世界经济中日益普遍的情况,给韩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日本政府如何应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单边贸易压力,以及日本如何根据这一经验提出并形成美日经济对话。本文的第二个目标是从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角度审视韩国和日本之间的竞争,并分析日本的自贸协定政策和策略。
非关税贸易壁垒是各国贸易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比关税贸易壁垒更可能造成损害。特别是,出口公司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其他行政成本可能会阻碍贸易。研究表明,保护主义措施对国际贸易有负面影响。因此,有充分理由相信近年来非关税壁垒的急剧增加是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往传统的全球化主要依靠海洋运输,因此航线起始点及沿海地区会最先受益而发展较快。“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在于改变了旧的全球化贸易模式,经相关各国向内陆辐射,惠及整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原有全球化模式无法做到的。“一带一路”引领的新型全球化将打通陆路梗阻,使在原有全球化模式下不能受益的内陆国家和地区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这无疑是对新型全球化发展的巨大贡献。
欧盟贸易委员塞西莉亚·马尔姆斯特伦18日说,美国加征钢铝关税举措正在扭曲全球贸易并可能破坏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是“纯粹的保护主义”行为。
世界贸易组织日前发布《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称,2017年全球贸易整体表现亮眼,中国对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的贡献率高达10.2%和12.8%,分别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一位。这再次表明,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已成为拉动全球贸易巨轮前行的重要推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美国和一些欧盟国家担心,中国试图通过该倡议支配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和40%的全球贸易。"一带一路"将中国与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联系起来,从而替代增长缓慢、保护主义抬头的西方市场,同时也为中国提供了转移国内储蓄和工业产能的渠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国民营和国有企业"走出去"并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特朗普威胁将对中国进口商品追加1000亿美元惩罚性关税,而中国誓言“不惜一切代价”反击。如今,整个世界处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贸易战的边缘。现在的问题是,谁能令特朗普走出贸易战?
欧盟坚持努力维持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并争取使美国和中国回归日内瓦谈判桌这一方案是正确的。但是,特朗普的战略已经开始对全球贸易架构造成了破坏,而欧盟当前没有备用方案。欧盟需要更加关注国内经济政策,从而降低对全球贸易的依赖。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警告的,当前的全球经济增长并非一种“新常态”,而糟糕的决策将导致其脱轨。CPTPP模式则为拯救多边体系提供了最佳途径。开放的多边谈判可以帮助打破世贸组织的谈判僵局,并保持与技术和经济变革相关的贸易规则。
如果将贸易赤字限制在历史标准内,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的贸易增长本应更加温和稳健,且其后应更加强劲。进一步讲,如果全球失衡仍不受到相对限制,未来的贸易增长和收入增长的关系很可能不如20世纪90年代时稳定。
显示 159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