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面临美国政府滥施关税带来巨大混乱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当下,这些来自中国的好消息给世界带来了信心与希望。
上半年,我国外贸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彰显出我国外贸在繁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所具备的强大韧性与巨大潜力。
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尔夫·奥萨日前在瑞士日内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将成为支撑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洪都拉斯总统府事务部部长(即内阁首席部长)鲁道夫·帕斯托尔出发参会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洪都拉斯与中国建交后,两国持续推进贸易往来,双边关系日益密切,作为第六届进博会主宾国之一,洪都拉斯各界对于首次参加进博会充满期待。
应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邀请,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于8月27日至30日访华,双方宣布在中美两国商务部之间建立新的沟通渠道。
100天后,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备受全球展客商期待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再次如约而至。这一次,将是新冠疫情后进博会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办展。
记者近日在福建一些外贸重镇采访调研发现,尽管当前全球贸易“寒意阵阵”,但仍有不少外贸企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进出口半年报。他们逆风前行的秘诀是什么?重研发、促转型、创品牌,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业内人士指出,受地缘政治风险、全球需求走弱、绿色低碳理念上升等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新旧动能“换挡”加速,出现了主力出口产品、主要市场、贸易方式统统“换挡”的新局面。
单一市场将在欧洲未来的全球长期竞争力方面扮演什么角色?
世界贸易组织5日发布预测说,世界经济受到多重冲击,全球贸易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失去增长动能,2023年增速将大幅下降。
尽管面临贸易紧张局势,中国依然发挥着全球贸易稳定之锚的作用。
马士基航运集团警告称,全球贸易收缩的时间和程度将比这家公司此前所担心的更长期、更深刻。面对欧洲和美国的衰退风险,企业纷纷削减库存。
贸易已经显示出严重承压的迹象。对新兴经济体的风险偏好可能因此受到动摇。去年年底,全球进口量年增长率转为负值,到2023年初仍为负值,几乎没有理由认为情况会有所改善。只要这是真的,受冲击最大的将是开放的、依赖贸易的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和政治环境以及气候危机正暴露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些缺陷。但这应该是改善它的动力,而不是放弃它。改善全球贸易和供应链意味着使其更具弹性和包容性,让它成为推动实现更绿色、更公平未来的一个工具。
加入CPTPP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它对英国经济的直接影响。这些动态的好处需要时间才能产生涟漪效应,真正重要的是其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影响。
本政策文件分析了全球化未来的经济情景,并就如何提高世界贸易体系的有效性和弹性提出了改革建议。
2023年,全球贸易将继续面临多重挑战,通胀和高利率、债务危机和地缘政治摩擦将拖累许多经济体。
就欧洲而言,全球贸易的作用一如既往地重要,因为全球贸易流动支撑着数十万家公司和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大力参与“新全球化”,也是欧盟未来在技术驱动行业具有竞争力的关键。
毫无疑问,全球贸易体系不可能也不能够同时分裂和整合。作者认为,全球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碎片化”一体化。
显示 159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