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和优秀实践分享南南合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1年东北亚青年可持续发展研习营日前在北京、江西等地举行,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低碳 永续发展”。200余名来自东北亚地区及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在华留学生、青年创业者代表和中国青年代表,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前沿,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底蕴,在交流互鉴中收获知识和友谊。
9月6日,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开幕式在中国北京举行,宣告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成立。大会当天发布了研究中心中英文宣传片《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介绍了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和使命,指出这是中国为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实质举措,为全球科学家参与和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界疫情叠加震荡,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不久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世界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未在既定轨道之上”。
9月26日-28日,以“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召开。
地处华东地区的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解决了一批制约煤炭安全高效生产的技术难题,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银行与法方联合举办的中法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合作论坛9月16日于线上举行,中法企业家委员会各理事单位、中法企业、金融机构等逾200家企业视频连线参加论坛。
金融科技已经融入人们的全球社会结构。尽管金融科技应用无疑改变了人们消费、借贷、投资和储蓄方式,但在金融系统各个节点,它们正越来越多地用于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探讨金融科技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作用和影响。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6日召开,“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和评估成果展”同时开展。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9月6日在北京开幕。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在会上正式宣布成立。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大数据方法、技术和知识的分享,搭建技术促进机制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全球学术交流平台,“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将于2021年9月6日至8日在中国北京召开。
在亚太地区即将到来的“可持续发展时代”中,仍有一线希望可以让各国再次实现强劲增长。然而,要想达到这个新时代,就需要更多利用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以利用该地区众所周知的庞大储蓄池。
本文探讨了地中海地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挑战和相互联系。气候危机进一步加剧了那里原有的政治、社会、经济和环境脆弱性。该研究评估了当前的现实,并寻求确定优先参与领域,同时促进对这种多维关系的性质和影响的更好理解。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地社区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这使可持续发展变得刻不容缓。人们迫切需要以全世界曾经拥护《世界人权宣言》时所表现出的热情和毅力,宣传环境、社会和全球治理原则的理想。现在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尼日尔石油、能源和可持续能源部长马哈曼·萨尼·穆罕默杜日前视察尼中在石油领域合作的阿加德姆上下游一体化项目时表示,尼日尔石油工业从无到有,在十几年间发展迅速,依靠中国企业的技术保障,大大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联合早报》7月21日报道:新加坡加快步伐应对气候和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投资者进一步看重可持续投资,越来越多本地企业进行重组,以可持续发展为焦点。
近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全球征集活动正式发布评选结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巴西投资控股83.71%的旗舰上市电力公司——巴西CPFL公司实践案例成功入选。
作为全球重要的棉花生产消费和纺织品出口国,中国在生产规模、产业链体系、商业模式创新速度等方面的优势突出,但与此同时中国棉花产业面临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产量与质量不平衡、传统模式与可持续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6月26日,2021年“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麟、邵明安、王焰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等10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参会。
尽管最近在高质量基础设施标准方面达成的国际共识提供了巩固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基础,但发展领域的利益攸关方应更加关注实施阶段,通过创造新资源来建设地方标准实施能力,将基础设施标准纳入发展工作主流,加强问责制。
显示 404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