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一列满载1352吨化工材料、光伏、汽配等货物的郑州-东盟国际货运班列从郑州圃田中心站缓缓驶出,6天后将抵达老挝万象。
11月12日,2024中国(重庆)—东盟物流行业合作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发布了“一则倡议”,成立了“一个联盟”,展示了“一项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签订了“八份协议”,重庆与东盟相关企业代表共同朝着陆海联动、志合山海的约定双向奔赴。
专家认为,东盟国家主流声音期盼加强对华合作,合作大于分歧,我可抓住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和东盟-中国关系协调国的机会窗口期,稳步推进与东盟实质合作。
论坛指出,东盟和中日韩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数字化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群体。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打造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有助于促进东盟和中日韩中小企业合作升级发展,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
2024年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8日在老挝万象开幕。作为此次峰会用车品牌赞助商,广汽国际负责人受邀参会,旗下车型被指定为官方接待用车。
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与会国家普遍呼吁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体现出推动地区长期健康稳定繁荣的政治意愿。
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召开期间,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主发起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二期成功与马来西亚HNG集团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开发东盟多国可再生能源及电力基础设施领域。
记者10月10日从商务部获悉,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当天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发表《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
近年来,中国—东盟电力合作逐步走深走实,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加深,呈现出电力需求持续释放、东盟电网建设快速发展、中国—东盟电力人才及技术交流不断深化等三大特点。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与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合作,携手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据昆明海关统计,今年1至8月,云南与东盟国家贸易额达755.3亿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45.7%;昆明海关共签发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7.8万份,签证金额1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29.5%,帮助企业获得进口国关税减让约2.9亿元,云南与东盟经贸合作走深走实。
日前,中国—东盟银联体(10+1银联体)理事会第14次会议暨中日韩—东盟银联体(10+3银联体)理事会第5次会议在老挝召开。
9月28日,为期5天的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闭幕。展会期间,中国与东盟携手共谋绿色低碳未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热议话题。
知名企业及成长型创新企业参展数量增长15%、新设战略新兴专题亮点纷呈、多个国家和组织首次参会……透过本届东博会可以看到,中国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深化与东盟务实合作,正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带来新机遇。
从港口联通、产业落地到园区共建,中国与东盟近年大力推进港口、产业、园区联动发展,经贸和产能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东盟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中,不断涌现出中国企业的身影,区域能源领域合作亮点纷呈。
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与东盟在多领域的紧密合作不断收获硕果,持续推动互利共赢,从“硬联通”“软联通”“心相通”等多维度为区域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注入强劲动力。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9月24日至28日在广西南宁举行。在东博会的专业展区,不少企业带着新能源汽车、专业工程机械等高端制造装备产品参展,展现中国在基础设施、国际物流、农业机械化等多领域的新场景、新成果、新实践。
近20万平方米的展览规模、超3000家参展企业、新增战略新兴专题集中展示各新兴领域动态及成果应用……9月24日至28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让与会者看到不断创新的魅力与更广阔的市场和商机。
“两国双园”作为政府与企业协同推动的产业集聚区,不仅通过高水平的产业配套解决了企业落地难题,更通过系统化的协同解决方案,减少了企业海外投资答题“选项”,降低了投资风险,缩短了境外适应期,成为企业走向东盟进行跨境产业合作的“减压舱”和“稳定器”。
显示 1093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