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8日表示,中国-东盟关系生动诠释了中国一贯坚持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睦邻友好政策。中方将坚持与邻为善、以诚相待、互惠互利、开放包容,一如既往扎根周边、贡献周边。
近日,广西玉林市携手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9个国家的“玉商”“侨商”,通过网络连线方式相聚云端,在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玉商侨商工作交流会上共同发布《关于在全体玉商侨商中推动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的倡议书》。
日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办的广西—湖北建筑产业合作与发展交流对接活动在武汉市举办,来自广西的建筑、房产类企业与湖北的同行共百余名代表,在两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共同探寻合作机会,共拓东盟市场,共促行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近日印发《广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数字领域的双多边合作蓬勃发展,各方共享“数字红利”,携手打造“数字未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2月25日,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通道设计年通关能力为50万人次、客车3万辆次,将为中越两国人员往来、旅游合作和经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200余所东盟院校与广西建立合作关系,双边研学交流日益频繁。学历教育、企业订单班、短期交流培训等模式“携手”项目和企业,为跨境产业合作输送了大量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助力广西与东盟产业协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月19日表示,中方支持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愿同马方一道,助力区域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2月18日18时许,泰国游客萨提拖着行李箱,和其他14名来自泰国、老挝的游客走出中老铁路西双版纳站,迎接他们的是表示祝福的洒水仪式和欢快的傣族舞蹈。
国家移民管理局2月10日发布公告,即日起,实施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政策。
近期,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在广西防城港市正式启动。该平台承担开展中国和东盟国家部分区域联合集采等工作,将通过创新探索以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为借鉴的区域医疗、医保、医药健康合作模式及产业发展路径,深化与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医药集采合作,服务中国医药“走出去”。
在中越边境的广西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之间,一趟跨国公交成为了连接两国的独特纽带。对经常跨境开展业务的中国乘客苏世豪来说,首发站就在公司隔壁,出门上车就能出国,极大地便利了工作。
1月16日,以“共建中国—东盟友好家园:城市开放与合作”为主题的“世界市长对话·南宁”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来自中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8个国家的市长、市长代表及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广西入境游持续火爆的背后,仍然面临着如何将旅游“畅销路线”变为“长销路线”引导、旅游需求从“自然景观”向“人文认同”引导等问题,需推动更具旅游辨识度、综合效应提升的旅游方案推出。
1月9日,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启动仪式在广西防城港市举行。据悉,该平台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指导地方建设的首个跨境医药区域集采平台,平台的建设将赋能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高水平开放发展,推动中国医药“走出去”。
一些东盟官员指出,东盟经济的亮眼表现得益于与中国合作势头强劲。要克服未来风险挑战、把握经济发展机遇,东盟应当同中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多领域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从电网规划到电源开发,从电力消耗到电网布局……中国—东盟国家之间的电力合作正在启动“低碳时代”,已经形成多方认同的三大共识,探索出三大有效路径,下一步,应从六大领域持续推动中国—东盟绿色电力合作向纵深发展。
11月28日,“东盟—中国论坛2024”在港举行,会聚多位政商界领袖、外交官、智库学者和非政府组织领导人等,探讨东盟发展、对华关系、携手应对区域挑战等议题。
近日,在浙江乌镇举办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以“共建数字丝路 共享数字未来”为主题的“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吸引了不少与会者的目光。
11月16日,2024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本次图书文化周为期4天,首次采用中国和东盟国家联展的方式举办,在南宁市设主会场,桂林市设分会场,并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4个东盟国家的华文书店、文化中心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图书联展活动。
显示 1093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