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与东盟在多领域的紧密合作不断收获硕果,持续推动互利共赢,从“硬联通”“软联通”“心相通”等多维度为区域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注入强劲动力。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9月24日至28日在广西南宁举行。在东博会的专业展区,不少企业带着新能源汽车、专业工程机械等高端制造装备产品参展,展现中国在基础设施、国际物流、农业机械化等多领域的新场景、新成果、新实践。
近20万平方米的展览规模、超3000家参展企业、新增战略新兴专题集中展示各新兴领域动态及成果应用……9月24日至28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让与会者看到不断创新的魅力与更广阔的市场和商机。
“两国双园”作为政府与企业协同推动的产业集聚区,不仅通过高水平的产业配套解决了企业落地难题,更通过系统化的协同解决方案,减少了企业海外投资答题“选项”,降低了投资风险,缩短了境外适应期,成为企业走向东盟进行跨境产业合作的“减压舱”和“稳定器”。
9月25日,中国—东盟跨境贸易金融互联互通平台、“中国—越南跨境贸易(边贸)线上智汇结算项目”在2024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大会上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跨境贸易金融智慧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
9月24日,第二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各项国家推介会、产业合作对话会、经贸对接会等在不同的会议室举办,会议关心的问题很多:经贸合作、商务投资、商品出海等,这些重要问题在东博会上被多次提及和讨论。
9月24日,以“共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 共享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题的RCEP经贸合作高端对话在广西南宁举行。
9月24日,以“亲诚惠容同发展,镶钻成冠创未来”为主题的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开幕。21年来,东博会充分发挥平台和纽带作用,推动中国同东盟各领域务实合作走深走实,促进双方关系快速发展,双方携手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推进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如今,品种丰富、价格亲民的东南亚榴莲,在国内就能吃到,“小电驴”、蜜雪冰城全面“登陆”东南亚市场。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9月19日,由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举办的“数字生活方式和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讨会在吉隆坡举行。
“服贸会的平台为我们‘牵线搭桥’,与中国高等院校合作对我们学校至关重要,希望未来的合作办学为提升马来西亚和中国关系作出更多贡献。”马来西亚美兰大学京津冀高校合作负责人闫丰涛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告诉记者。
日前,第六届中国—东盟视听周重要活动之一的中国—东盟微短剧创作与传播交流会在广西南宁青秀区举办。
5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从全球166个港口拓展到523个港口。这条活力澎湃的国际经济走廊,释放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新动能,创造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新机遇。
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泰国国立法政大学东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共筑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研讨会27日在泰国曼谷召开。
广西-文莱经济走廊联合工作委员会8月25日在文莱召开会议,两国近百名代表与会,积极沟通强化产业对接,推动中国与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
近日,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办、中核集团协办的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研讨会在泰国曼谷召开。
自去年我国倡议实施“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以来,已经吸引双方1500多所学校广泛参与。
过去一年,中国与东盟双向留学人数超过17.5万人,双方年轻一代的往来更加活跃。
中国—东盟电动车行业合作交流会近日在北京召开,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菲律宾电动车协会、老挝电动车协会、马来西亚电动车协会、新加坡电动车协会、泰国电动车协会等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在交流中共商合作事宜。
显示 1117 条中的 81 到 10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