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月2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将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增强跨境支付、计价、投融资等功能,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
近段时间,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经过前期一系列工作部署和推进,3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英文版支付指南,向外籍来华人员介绍各类支付服务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
中国人民银行12月2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436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
12月18日,富滇银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连功能正式对外运营并成功完成业务落地。本次直连功能的上线投产运行,使该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完成时间从“数天”缩短至“数十秒”。
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
2023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香港出席国际清算银行特别行长会期间会见了阿联酋中央银行行长哈立德·塔米米,就中阿金融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沙特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260亿沙特里亚尔,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中国人民银行27日召开会议,部署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相关工作,要求各单位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工作思路,以丰富支付服务供给、深化支付场景建设为切入点,加快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2023年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会见来访的印尼央行行长佩里·瓦吉约。
走进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的陇药皇甫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在抢抓生产进度,确保订单按期交付。
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28日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功能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我国各类债券余额达142.3万亿元,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同比多增39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967.3亿笔,金额1149.8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4%和7.91%。
记者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下半年人民银行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抓好政策措施落实,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这十年,中国人民银行稳健实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综合研判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中国以温和可控的宏观杠杆率的增幅,支持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和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宏观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出口保稳提质的预期目标,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
显示 168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