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认为,没有理由做出消极预测。根据他们的评估,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还将继续增加并在2050年前逐渐稳定。人口的老龄化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
沙中商务理事会主席、沙特阿拉伯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副董事长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日前在利雅得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有清晰长远的规划,经济社会不断得到迅速发展。
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傅晓岚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使中国走出了有特色的创新之路,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经过十年稳步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众多里程碑式成就。
随着内地实现全面脱贫,共同富裕接棒全面小康成为未来政策重点。官方强调共同富裕是通过调整税收、社保、住房等政策缓解贫富悬殊,减轻群众教育、医疗、居住的负担,使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京决定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外国投资大规模涌入中国。现在,中国正逐步减少对外资的依赖。中国正在大力投资本国科技领域,开发自己的高科技产品。中国还在积极发展本国金融体系。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计算,人均国民收入达12695美元可步入高收入国家。目前,中国正处在成为高收入国家的风口浪尖。根据高盛的最新预测,预计中国或能在明年(2023年)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中国强势的货币是促成这一结果的一大因素。
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新的“虎年”从2月1日开始。我不想在年底时拿出一些毫无意义的陈词滥调,我只想说,过去的一年中国成功评估了自己的成就,并充满信心地展望未来。
中国有诸多理由对未来如此乐观。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建成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居世界第一,8亿人口在过去40年里脱离贫困,社会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
一位亿万富翁告诉我,“共同富裕”这一概念并不意味着平均分配财富,而是创造一个更大的馅饼,以便分享更多。他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青年企业家峰会4日在线上举行,主题为“大变局中的创新突破”。峰会以“大变局中的创新突破”为主题,围绕把握创新机遇、完善创新生态、推动科技赋能共同富裕和绿色发展等一系列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一些政治家和学者认为,中国成功的原因在于特定的中国模式。作者认为,“市场化”和“私有化”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驱动力。一个省份实施的市场化改革越多,其经济增长就越快。此外,创新程度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再次向世人证明,在持续的经济动荡时代,它选择的道路是最有效的。看起来,新中国在其成立72周年之际已迈向新机遇的地平线。
“共同富裕”并不是吃“大锅饭”,也没有对追求商业利润设置上限,而是要在彻底消除“极端贫困”之后,确保所有社会组成部分都能参与到国家的财富分配中,从质量上扩大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机会。
为什么西方领导人一直如此严重地误解中国?我们在研究中逐渐发现,商界和政界人士往往执着于有关现代中国的三个得到普遍接受但本质上是错误的假设。这些假设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语言的认识存在缺口,而这些缺口促使他们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做出了具有说服力但存在严重缺陷的类比。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北美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列克谢·达维多夫在接受今日经济网采访时指出,美国担心俄罗斯和中国国内市场的充分发展可能令美国的制裁变得毫无意义。
亚洲出现了增长,特别是中国,且速度极快。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如今是全球最大经济体。 这是威胁吗?不,恰恰相反,对远东和非洲一些国家的人们来说,这首先是一种幸运。简言之,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摆脱饥饿与贫困。在欧洲,也应该重新更多地从民生角度考虑政治。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中共在中国执政70多年后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在这一背景下迎来百年华诞更具特殊意义。在欧洲的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和苏联解体后,中共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巩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体制框架,在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克服了自身的不足,避免了萎缩。
当地时间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举办的“听百年故事,看中国发展”海外华人座谈会在里约以线上方式举办。中国驻里约总领事李杨、巴西里约华侨华人代表等一起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故事,畅谈对中国发展的理解、认知和认同。
显示 101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