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22日在柏林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中欧经贸合作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机遇大于挑战,双方应调整观念,抓住机遇,共同开拓合作新领域。
“有人问,一直在探讨的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非洲能不能有突破?”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8月20日的《中非互助与人类命运的共同未来中非关系研讨会暨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表示,中非经贸合作将迈上新的台阶。
当前,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阻力加大。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提供更好的样板和实践。通过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将进一步推动这些国家在其他各方面的深入合作。考虑到近年来全球外汇市场剧烈波动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进入了加息周期,有声音呼吁“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扩大人民币使用。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就人民币如何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更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表看法。
日前在京举行的“‘一带一路’是多彩之路:挑战和对策研讨会”上,就“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与对策这一议题,多位专家认为应聚焦“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同繁荣。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联合完成的经济报告,15日在堪培拉澳国立大学举行首发式。这份报告题为《与时俱进的伙伴关系——澳中联合经济报告》。据报告主要撰写人、澳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彼得·德赖斯代尔介绍,报告已分别呈送两国总理。这是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迄今为止最为深入而广泛的独立研究报告。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愿景覆盖区域广大、涉及跨境投资领域多元、融资需求庞大,项目建设周期长,这需要金融合作在整个融资方式,包括融资设计上有别于传统的贷款,积极构建包括亚投行在内的,以人民币资本为主导的面向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框架和金融合作体系势在必行。
“一带一路”倡议应着眼于构建全球价值链与跨国产能合作体系。为此,需要全面创新合作机制。一,促进互联互通是 “一带一路”价值链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基础。二,构筑“一带一路”框架下新的雁阵模式。而雁阵模式的核心是产业转移。三,在“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和港口共建经贸合作园区。四,积极推动 “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伙伴关系建设。
一,促进互联互通是 “一带一路”价值链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基础。二,构筑“一带一路”框架下新的雁阵模式。而雁阵模式的核心是产业转移。三,在“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和港口共建经贸合作园区。四,积极推动 “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伙伴关系建设。
2014年1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2014-2015中国经济年会,会议主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创新”。
当前,“一带一路”正在由战略构想步入全面实施阶段。从未来发展大趋势看,如何加快构建面向亚欧的自贸区网络,促进双边/多边FTA或BIT协定谈判,落实推动双边/多边直接投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由、公平、公正的全球开放性多边贸易和投资体系建设,最终建成“一带一路自贸区”,将重构全球经济新格局。
“一带一路”是亚欧新的区域合作框架,然而,“一带一路”战略覆盖区域广大、涉及跨境投资领域多元、项目结构复杂、参与主体繁多,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中低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主体、融资机制单一,亟待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主体的“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而这其中,PPP模式不仅可以发挥更大的弥补融资缺口的作用,更可以大大提升全球资本配置的效率。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制造"战略,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堵后追"的双重挤压,因此,制订中国国家制造战略刻不容缓。事实上,"中国制造"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拥有完整的供应链条。
香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无疑将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加速器,若能充分发挥此作用,则将有利于推动香港由国际金融中心升级为世界金融中心,由亚洲贸易中心升级为世界贸易中心,由东亚文化中心升级为世界文化中心。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占全球总人口的2/3,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是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制造基地和能源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一旦形成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将打通亚欧大陆长期封闭的状态,推进亚欧大陆不同国家主导的多个次区域合作组织形成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格局,使各经济主体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谈一谈发挥融资协调效应,推出“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六点看法,目前大家对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给予了期望,商业金融机构肯定是主体地位,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开发性金融机构才起到有效弥补市场失灵,或者政府失灵的时候,他发挥作用。如果以为亚投行就能搞定所有的“一带一路”的融资,显然不切实际。
2015年3月在博鳌亚太论坛期间,我国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一家中国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而是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法治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正处在重要关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成为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11月8―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承办的“依法治国与法治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出席会议。
推动亚欧金融一体化,对亚洲和欧洲实现强劲复苏,促进跨区域经济整合,重塑经济发展活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推动亚欧金融合作及一体化发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系统整体效率,为亚欧之间持续扩大贸易和投资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欧盟“容克计划”等亚欧地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强大、高效的投融资保障。
3月28日,备受瞩目的“一带一路”顶层设计方案亮相。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对话腾讯财经时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施,对于中国加强和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贸易的往来、金融的融通,都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显示 40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