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多项经济指标回升向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深。
有投资者认为,中国重新开放可能提振油价,从而使美联储抗通胀的难度增大。作者认为,他们应该放宽心。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保持恢复发展态势。海外媒体和观察人士认为,从制造业、进出口和吸引投资等方面看,中国经济在诸多挑战下表现仍好于外界预期,显现韧性与潜力,中长期增长前景依然看好。
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鲁斯日前在墨西哥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链条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期经济指标在复杂外部形势下表现良好,展现强劲韧性和内生动力。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将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鼓吹“与中国脱钩”是顽固坚持冷战思维者的臆想。
“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正在加快落地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巩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日前接受新华社视频专访时表示,他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
西班牙学术界和商界专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克服诸多不利因素,保持稳定与增长,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政治与经济部门主任谢尔盖·卢科宁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得益于中国政府长期实行有效的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富有成效。
土耳其担保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土耳其前驻华外交官诺扬·罗拿日前在上海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专访时说,上半年中国经济克服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展现出中国经济韧性和活力。
对于接下来中国要如何发展,业内建议,我国需主动作为,妥善应对世界经济新变化带来的挑战。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中国较好地统筹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产业链供应链稳步恢复,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活力和韧性。
泰国央行行长社他布·素提瓦纳吕布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受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短期承受压力,但中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应对下行压力,也有足够的增长空间支撑经济中长期发展。
近期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海外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经济释放出一系列积极信号,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注入动能。
前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面对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的冲击,克服困难保持增长,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普遍遭遇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稳增长发挥了应有效果,经济基本面稳定。
沙特阿拉伯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副董事长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我们始终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中国市场对集团而言具有战略意义,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令集团倍感荣幸。
肯尼亚经济学者、里亚拉大学高级讲师贝亚特丽斯·马蒂里-迈索里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基础坚实,在新冠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保持了韧性。
显示 1260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