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的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被称为“中国魔力”。自那以后,中国倾向于从出口依赖型增长转向国内消费拉动型增长。中国仍在继续开辟新市场,包括通过国内技术创新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及其市场已成为金融动荡的避难所和全球经济的巨大希望。自5月以来,中国股市上涨了约15%,而美国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约8%。与此同时,尽管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路径不同,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仍较为稳定。这种情况表明,至少在目前,中国已成为金融避风港,而世界其他地区正在经历强烈动荡。
中国银行研究院5日发布《2022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逐季回升,内需将替代外需成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
全球投资者在今年早些时候的暴跌中逃离中国相关股票的趋势已经逆转,突显出投资者情绪的迅速转变,他们押注中国政府能够引导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现复苏。
“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长势头有望反弹。”世界银行在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中,给出这一让全球工商界人士感到非常振奋的判断。
过去人们常说,当美国经济感冒时,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就会患上肺炎。如今,随着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开始出现明显经济放缓,当美国和中国经济同时感冒时,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会发生什么?
印度并不是中国的替代品。一个问题是,世界经济规模比过去大得多,因此印度GDP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小得多。持续9%的年增长率将极大改善印度人的生活,并对全球经济和政治力量平衡产生重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将以印度为中心。
无论新冠疫情封锁措施短期来看是否令企业感到灰心,中国仍然掌控着全球供应链的底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中国经济造成冲击。不过,中国经济很快复苏。到了2021年下半年,受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疲软的拖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放缓。预计2022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仍将乏力,需要加强政策对经济的支持,以促进2022年的整体增长。
中国3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上涨1.5%,而202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9%。相比之下,美国3月份的年通胀率为8.5%,是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瑞士工业巨头ABB集团董事长彼得·博塞尔日前在参加“圣加仑国际经济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他看好中国经济前景,ABB的电气化、自动化和机器人业务在中国市场大有可为。
外资,是观察一国经济发展活力的窗口。今年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也给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造成困扰和冲击。
为护稳经济大盘,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减税降费等政策积极发挥宏观调节作用,护稳经济大盘。人民网推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护稳经济大盘”系列报道,聚焦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如何发力见效,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探讨可能支持或阻碍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因素。本文使用三阶段框架来分析生产和使用创新的过程。这三个阶段是:输入动员阶段,研发阶段,输出实现阶段。
谁是世界制造工厂?谁是大多数国家主要贸易伙伴?谁是全球供应链中最重要环节的出口商?谁是最大电动汽车生产商和消费者?当今世界上谁的经济规模最大?20年前,中国仍被列为“贫穷发展中国家”,当时,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美国”。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里奇迹般地以平均4倍于美国的速度增长,创造了一个新的全球经济秩序。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外国投资大规模涌入中国。现在,中国正逐步减少对外资的依赖。中国正在大力投资本国科技领域,开发自己的高科技产品。中国还在积极发展本国金融体系。
中国正在许多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让我们回顾历史,看看中国是如何度过此前诸多经济挑战。
中国即将迎来一场革命,数十个城市将开始在机器人、云计算和自动化方面取得突破。中国的战略可以理解为一种重大判断,即中国在下一个十年将成为世界创新中心。这种向本土技术的调整正在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地理布局。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同比增长4.8%。多重风险挑战下,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开局总体平稳。
显示 1248 条中的 401 到 4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