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出席“慧眼中国环球论坛”炉边对话时表示,“低估中国是极不明智的”。中国被西方误解,最根本的问题是,他们没有习惯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增长。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0月30日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活力与韧性集中显现。随着一揽子政策协同发力,中国经济的活力将持续对外释放。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保守倾向加剧,开放和机遇成为稀缺资源。中国经济展现的稳定性、成长性及其对世界经济的推动力备受关注。
海外人士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政策发力稳增长、强预期,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地,中国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中国市场长期前景值得期待。
经济利益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发展中国家的好处在于,它提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铁路、公路、 航线互联互通。
中国以经济实力、科学进步和全球影响力为标志而迅速崛起,正成为塑造全球发展未来的关键角色。75年来,中国不仅展示了人民的坚韧,也展示了其成为经济强国和全球合作重要伙伴的战略眼光。
《中国经济的四大优势及其对跨国公司的意义》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四大主要优势,认为跨国公司若能抓住其中的机遇,就能在全球实现增长。
中国的经济健康对全球和津巴布韦等国至关重要。
近期,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再次炒作并泛化其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试图将打击面从中国新能源产业扩大至更多工业品类,并给中国扣上“中国产能过剩严重冲击世界市场”的帽子。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大幅加速实施一系列最新的改革和现代化措施,这个无现金社会已将目光投向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创新是中国成为伟大国家的关键因素”“中国是西方企业的研发实验室”“中国正从模仿走向超越”……近段时间,创新成为不少海外媒体讨论中国经济的热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事务主管索纳莉·贾殷-钱德拉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说,尽管面临挑战,中国持续推进改革,有望实现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经济增长。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教授霍斯特·勒歇尔说,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正在完善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将吸引更多外国企业在华投资。
全世界都应抛开偏见,借鉴中国经济奇迹的经验,了解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的智慧。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在华外资如何看上半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他们对中国市场有何评价?
近期不少国际机构上调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国家统计局6月17日发布的数据再次为这轮“信任票”带来新注脚。
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有所回升,新动能较快成长。
6月17日,国家统计局介绍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各项经济指标呈现稳步复苏态势。此前,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相比今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预期上调0.4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5月29日表示,考虑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强劲增长及相关政策激励,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
显示 1260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