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结合当地中药材资源丰富、药材品质优良、有效成份含量高的特点,六盘水市积极谋划中药材产业项目,通过“四个强化”,全力协调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使中药材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支柱产业之一。
近日,贵州省绥阳县金银花进入采收季节,村民在全县26个金银花种植基地采收、加工、外销金银花,一派繁忙景象。截至今年6月,绥阳全县种植金银花13万亩,预计年产金银花干花1800吨。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级干部、省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向青云率省中药材专家团队赴毕节市纳雍县调研指导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纳雍县有关部门及乡镇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贵州于2018年9月正式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6月,试点企业已有893个品种取得贵州省准入临床研究的批件。
石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名贵中草药之一。目前,贵州赤水、锦屏、安龙等22个县(市、区)有80个近野生石斛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均超过5000亩,截至5月底,贵州石斛种植面积达15.95万亩,种植面积位居中国第一。
“黔中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贵州,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农村产业革命12个特色产业之一,省领导领衔纵深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现代化经营和信息化追溯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
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与贵州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地方中药材产业资源和发展基础,探索政企合作新型融资担保产品,加快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根据调度情况分析,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有望超过673万亩,实现总产值约200亿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57万余个。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贵州绿水青山优良生态,是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最佳环境。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推进中药材种植业、医药制造业、医药服务业、健康融合业四个板块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健康医药全产业链。
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以来,哈尔滨海关结合本省沿边、对俄特色和外贸实际,加大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力度,研究形成了首批2项创新举措,目前已经通过海关总署备案,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2月29日召开的第二十六场新闻发布会上,哈尔滨海关副关长朴明华介绍了有关情况。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杨陇军8日表示,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和输出区,古丝路沿线自古就有中药材种植历史,如何打通千里丝路“药道”?中医药挑战与机遇并存,任重道远,关键是“干”,提高“陇药”品质,将“绿色”中医药香飘国际。
9月9日是中国(亳州)中药材博览会的第一天,开展还没到四个小时,贵州威宁天露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便首战告捷,现场签约了1560万元的中药材订单。据多彩贵州网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通过药博会两天的展出,截止到9月10日晚上九点的数据统计,贵州中药材现场成功签约金额高达1.3个亿。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20日宣布,“香港中药材标准”计划开展至今,已为299种中药材确立标准。卫生署2002年开展“港标”计划,成立国际专家委员会,为一些常用中药材制定供业界参考的标准,以保障安全和质量,并推动中药研究,促进中药现代化及国际化,从而鼓励中药的国际贸易。
9月8日-11日,2017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3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以下简称2017亳州药博会)在安徽亳州举办,期间共有12项学术、经贸、文化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无论是经贸合作,还是学术文化交流,今年的药博会更注重围绕“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对接国际、对话世界。
为了解决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问题,中国汉广集团建立了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并自主研发中药材加工机械设备、中药材专用养护剂和流通环节专用包装,推动了中药材初加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
“国礼”针灸铜人刷屏、青蒿素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传统的中医药“国际范儿”越来越足,已传播至183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共享的背景下,中医药能为构建“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怎样的“中国瑰宝”?
显示 76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