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方县羊场镇桶井社区各村寨,在家家户户的房屋周边院子里,种满了重楼、苦参、川芎、独角莲等中药材,形成了庭院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
为落实8月21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在上海市考察学习期间,省农业农村厅与上海医药集团签署的《贵州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27日,“贵州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对接会在贵阳召开。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依托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民发展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药材、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等产业,推进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实现“林下增收”。目前,榕江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林农”的模式,已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3155亩、林下养鸡144万羽、林下养蜂1.06万箱、林下中药材种植9.74万亩,覆盖贫困户3860户11642人。
黔南州突出重点环节,统筹推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围绕适宜当地生产发展的中药材品种,选择重点县建设规模化、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集中建设一批中药材产业大县、产业大乡、产业大村,形成中药材产业集中区,形成“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格局,示范带动全州中药材产业发展。
聚焦“万亩片”“千亩村”,天柱正在以“3年内发展中药材3万亩”为目标,计划今明两年全县中药材实现产值3.6亿元以上,带动2.4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9月9日,第十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以下简称酒博会)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贵州中药材消费扶贫窗口首次亮相酒博会,以贵州道地中药材原料泡制的保健酒成为本届酒博会的一个亮点。
9月2日,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与北京禧赢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袂推出“购健康礼包 享黔药红利”大型公益活动,助力贵州消费扶贫,推动“黔药”出山。
为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程,全面系统地掌握贵州省主要中药材大品种的全国发展现状和趋势, 更好地服务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咨询评估部通过历时11个月的数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对比分析,研究编制的《贵州省中药材大品种产业链(第二部)》,日前已正式出版。
为充分发挥适宜石斛生长的生态环境优势,结合长期积淀的产业发展优势,贵州全力推进石斛产业发展,种植面积已突破16万亩,近野生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
8月19日,“兴仁薏仁米”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仪式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举办,贵州兴仁聚丰薏苡股份有限公司的“兴仁薏仁米”获得贵州首张药食同源物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这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兴仁市农业农村局助推农村产业革命,探索药食同源物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举措。
近日,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农户种植的辣椒迎来采收、加工高峰期。当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结合市场需求订单种植朝天椒、珠子椒等特色辣椒品种,并依托遵义辣椒城、辣椒加工园等,发展集产品研发、加工、商贸为一体的辣椒产业,带动当地山区农户脱贫致富。
今年以来,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围绕“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充分把握中医药发展机遇,通过推动重点产品规模化、加强技术服务、深化产销对接,努力推进全省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贵州省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将区块链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应用,落实国家“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的重要部署,建立完善中药溯源系统,重新塑造中药行业诚信生态。
目前,贵州已建立太子参、钩藤、黄精、天麻等中药材“定制药园”11.6万亩。2020年,力争省内药企和医院采购本省药材比例从目前的40%提高到60%以上,推动中药材产销对接更加紧密。
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贵州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纵深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今年可实现带动全省9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和3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县(区)的“9+3”县(区)10万人增收。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引进集种植技术指导、产品初加工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引导村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中药材黄蜀葵种植,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市场,成为当地群众的富民产业。
此次开业的贵州省中药材宣传促消费扶贫体验店位于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产销对接体验店的中药材专区,是一个集展示销售、直播带货,品鉴体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对外窗口,店内集中展销了贵州各地有代表性的中药材,目前展销单品达300余个。
本次体验店的门店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免费提供,体验店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为除贵阳市以外的八个市州、威宁县、纳雍县以及中药材打造长期集中展示展销平台,将全省各地优质农产品呈现给贵阳市民和来黔旅游的省外游客。
中药材体验馆以科普、研学、互动等方式对贵州的中药材文化、产业及产品进行展现,打造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对外宣传的窗口。将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贵州的中药材产业运用互联网+实体的方式进行推介。
岑巩县凯本镇种植的太子参迎来了采收期,在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将陆续带动当地群众务工7000余人次。
显示 76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