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当今备受关注的问题,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可能会决定人工智能竞赛的最终赢家。
中欧应平衡相互依存关系。欧盟不应寻求与中国脱钩,而应专注于通过差异化和更现实地协调利益来降低供应链风险,更好地保护地区安全和主权。
武汉正立志成为世界上首批全面推广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城市。这里同时有着超过1000万的人口,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推出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以抢占商业蓝海。
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几乎是从零发展起来的,美国或许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中国的工业主导地位是由几十年来的经验所支撑的,中国可以调动政府和银行的全部资源,同时鼓励私营企业之间的竞争。
生产力低下、敌视技术、补贴不足——与美国相比,欧洲有时显得很落后。但即使在美国,也并非一切都如表面所看到的那样美好。
在持续危机时期,打破欧盟经济的这一支柱不是欧盟所能承受的。欧盟需要制定果断的产业政策。如果欧盟想要保留单一市场,并成功地向一个更绿色、更数字化、经济和社会更安全的未来转型,它就必须放弃国家对产业政策的资助和控制。产业三难困境阐明了其他选择:要么放弃单一市场,要么放弃四重转型。欧盟两者都负担不起。
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多边主义和开放市场政策彻底破裂,转而支持植根于国内政治的产业政策。
汽车市场长期以来都是由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的知名车企主导,是全球利润最丰厚且最受瞩目的消费品市场,中国是如何在该领域取得领导地位的呢?答案是产业政策、保护措施和本土竞争活力的独特结合。
本政策简报评估了当前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思维的转变,并强调了美国和欧盟的做法在哪些方面一致,在哪些方面不一致。
欧盟应该只在明确合理的情况下补贴现有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同时决定哪些能源密集型产品可以交由国际市场力量决定。通过选择在欧洲支持哪些脱碳投资,欧盟可以将工业竞争力与环境可持续性结合起来。
本文基于与欧洲政策制定者、利益相关者和行业参与者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和研讨会,探讨了欧洲的技术地位。为应对供应链风险,支持欧洲新兴创业生态系统的技术地位和规模扩大,欧洲必须采取积极的工业立场。
美国在实施自己的产业政策战略时,应该向其主要竞争对手学习。
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印度的产业政策不仅在起作用,而且开始成熟。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扶持半导体等具有战略重要性特定产业措施。随着美国面临一系列挑战,专家们再次就产业政策作用或政府对具有战略重要性行业支持展开辩论。
拜登政府的“现代美国工业战略”与主流经济正统观念显著背离。
2022年秋天,在2021年庞大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资助下,美国能源部授予向20个州20家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制造商提供近30亿美元赠款。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扩大先进制造业和促进美国研发的大赌注——拜登政府称之为国家的“新工业战略”——将如何为全国各地工人和社区创造广泛共享经济收益?
在许多国家,产业政策正在得势。当今世界面临新冠疫情余波、疫苗民族主义、全球供应链不稳定、向净零排放转型和地缘政治竞争等挑战,围绕产业政策的作用和政府扶持被视为具有战略重要意义的企业和行业,人们再次展开辩论。
美国正在采取产业政策以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地位,这一事实尤其令人担忧,甚至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华盛顿长期伙伴国家也是如此。
本文研究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新兴经济体如何采取产业政策来发展当地的城市轨道技术能力。
显示 6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