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产业政策应该建立在加强全球合作与竞争,改善美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以及国内公共投资的基础之上,从而减轻华盛顿共识的缺陷。阻止或减缓其他国家的进步永远不会比赶超这些国家有效。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来维护过往的产业政策只会给美国带来压力。
本报告侧重于政府在支持关键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认为加大联邦干预可能是适当的。为了进一步讨论,本文回顾了三个民主国家的工业政策:日本、西欧和美国。根据这些经验,本报告中提出了十项“首要原则”,旨在指导美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战略,以重申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两个月之际,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共16条,以及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重点产业共40条支持措施,进一步推动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中国在发展科技能力方面显然正取得进展。技术转让一直是中国产业政策中争议较大的方面之一。这一直是中美贸易争端的核心。分析表明,通过合资企业实现技术转让,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也有利于中国的母公司。而且,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很大提高。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一致的标准或门槛以制定一项允许废除竞争法的“欧洲冠军”政策,一直存在困难。如果没有明确界定,“冠军”的名称实际上是任意的,可以滥用。法定任务或规则越模糊,它们就越有可能被滥用并使决策者不那么负责。只要存在补救措施,欧盟委员会的合并控制似乎就不太可能阻止“更大”的欧盟参与者进行合并。
本文研究了欧盟“2020战略”,重点关注了这一战略的背景、执行体系,以及该战略的产业政策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特点和手段。本文还概述了“2020战略”给韩国的七点启示。
印度可以从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中学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即利用强劲的国内需求来促进工业生产和创新。总之,为了“印度制造”倡议的成功,莫迪政府有责任确定所有可能的机会,制定适当的工具来利用政府采购,并对它们提供政策支持。
中国和印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印度接受了西方的普遍建议,赞成不制定“产业政策”。中国人听到了同样的建议,却置之不理,继续创造赢家,在各个领域创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政策需要一些创造性思维。首先应选择几个主要的劳动密集型部门。每个部门都需要制定一项全面的中期战略。
盘古智库15日在北京发布《“一带一路”节点国家态度研究:下一个黄金时代》一书,分篇章分析研究印度、韩国、土耳其、印尼、英国、白俄罗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及其背后的因素,并就中国与其开展合作提出建设性建议。
近日法德经济部长签署《法德关于21世纪欧洲工业政策的宣言》,这引发整个欧洲大陆的激烈辩论。该宣言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欧洲必须集中力量保持其全球制造业和工业强国的地位。
德国的政策应该促进欧盟内部市场的发展,并继续支持开放的世界市场、公平的规则和合规性,而不是削弱多边主义。作者指出,内部改革是维持和扩大德国繁荣的最重要因素。德国应成为欧盟内部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
摩洛哥的政策制定过程实际上正变得具有系统性,其重视与私营部门的对话,并通过动态竞争优势更加注重工业化,这可能使其与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区别开来。当然,仍存在一些障碍和挑战。
本文调查了欧洲汽车行业在电气化进程大幅推进情况下的地位,为欧洲电动汽车的部署和生产制定了广泛的政策框架,将需求和供应方面的工具相结合。
正如2018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所体现的,产业政策已无处不在。随着可持续性作为一项优先政策的地位不断上升,产业政策也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能力建设的工具变得尤为重要。各国目前在产业政策方面面临着两种相互竞争且日益加剧的影响:加强对产业政策措施的审查和提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期望。
作为数据战略的一部分,各国应该评估在公共部门治理实践和加拿大公共空间中产生的数据的市场价值,获取数据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管理,并利用获得的数据发展私营部门的新能力。
市场企业不只是提供某种特定商品。它们根据当前的经济条件和政策不断寻求新的创新型商业模式。人们需要培养并鼓励这一过程,而政治家们往往错误地将“鼓励竞争”与“鼓励成功企业的竞争对手”混为一谈。
中国正通过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来重塑汽车投资模式。当然,其它国家和企业也不会甘为人后,窗口不会长时间保持开放。中国模式表明,汽车制造商将遵循政府发出的政策信号并相应调整其投资计划。随着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的清晰,其它国家将加大努力,投入到电动汽车发展中,以确保其不会落后。
欧盟的关键原材料(CRM)需求仍有80%需要进口,其中相当大的份额来自中国。随着工业竞争获得动力,人们对即将出现的战略依赖表示担忧。如果欧盟未能解决对中国的供应依赖并促进关键部门的科研创新投资,最终结果很可能是过度依赖外国技术。
本文作者对美中贸易态势进行研究后,得出了五项观察结果:中国的贸易实践与其发展模式密不可分。2)改变中国个别的政策没有意义。3)美国可以推动更大范围的变革。4)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易冲突中并没有清晰地阐明目标。5)美国应推动中国将更多行业排除在产业政策之外。
本项目旨在评估欧盟在产业和能源领域的政策和措施的有效性及潜力,包括贸易自由化、更广泛的能源政策、能源过渡、可再生能源项目和产业合作倡议。基于地中海两岸自下而上的不同行为主体的兴趣、需求和预期,本项目的目的是指出再次振兴欧盟和地中海关系具有包容性、响应性和灵活性的政策行动。
显示 64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