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日前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世界格局加速演变的局面凸现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2020年,全球经济面临严峻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急剧萎缩,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面对疫情下的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国如何选择?是开放还是封闭?一系列重大举措给出了答案。
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问题专家沙基勒·拉迈对记者表示,在“十四五”即将开启的关键节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令世界瞩目。
12月19日及20日,2020年宾大沃顿峰会在北京正大中心成功举行。
中国驻卡塔尔大使周剑近日接受卡主流媒体书面采访,以《用信心与合作照亮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为题,就中国参与重大多边外交活动、中卡合作抗疫、维护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进行详解。卡当地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海湾时报》于25日全文刊发了采访内容。
中国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至10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0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但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额却比2019年同期大增23.1%。截至目前,中方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带一路”合作逆势前行,释放出三重信号。
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和环球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20日在武汉举行。
经“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批准,来自中国、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14家科研机构和政府组织17日在云南省临沧市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10日举行。
面对疫情,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更加凸显,8日在京开幕的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以“信任·合作·发展”为主题,探讨如何推进科学共同体建设,以广泛的科技合作应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
“十三五”期间,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不断巩固,务实合作根基不断夯实,全球治理空间不断拓展。
9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与巴基斯坦新任驻华大使莫因·哈克一行举行了会谈。
9月24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周年之际,中国外文局“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凝聚共识 联通民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后新冠疫情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坛22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国际政治秩序演变和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建设两个议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和匈牙利相互支援、携手抗疫,谱写了中匈友好合作的历史新篇章,不仅有力地为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添了注脚,更精彩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在这一背景下,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势在必行。
6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
苏丹卫生紧急事务高级委员会主席西迪克·塔乌尔9日在总统府为中国政府援苏丹抗疫医疗专家组全体成员举行答谢仪式,感谢专家组为苏丹抗疫工作所作贡献。
显示 139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