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在本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体系、管理体制、规划编制、维修保护和展示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为例,通过国家投入、政府支持以及几代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莫高窟的保护已逐步从抢救性保护过渡到预防性保护,敦煌研究院也成为“敦煌学”研究的国际化平台。
天然的地理连结,悠久的人文沟通,阿富汗作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地,和中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两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姚敬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阿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有助于两国的长远发展,而且有利于地区的稳定繁荣。”
土耳其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矗立着一座闻名遐迩的老皇宫--托普卡帕宫。在近四百年的历史中,这座昔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宫殿聚揽了大量珍藏。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日前,在老挝华文学校寮都公学79岁生日那天,中老双方教师用笛子、古筝、葫芦丝以及具有老挝民族特色的手鼓,在学校礼堂里共同献上了一曲“友谊地久天长”。
泰国北部素可泰府西萨查那莱古城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了200多个古窑。在出土文物的基础上,当地逐渐建立起了“素可泰古窑博物馆”,并发展出了“宋加洛瓷器艺术村落”。
马来西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支点国家。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我国重点大学的首座海外分校,位于吉隆坡国际机场旁边,占地共150亩,延续了厦门大学本校的建筑风格,现在一期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供今年首批招收来的1300多名学生使用,二期正在施工,计划明年春天完工,届时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将亲自为分校举行揭幕仪式。
从秘鲁首都利马驱车,沿泛美公路一路南下,窗外是绵延不绝的荒漠戈壁,间或掠过一片绿洲。
“我喜爱汉语,也热爱中国文化。”李雪桃是一名法律专业的缅族大学生,3年前开始学习汉语。从那时起,她就在心中设下一个“小目标”:申请到去中国留学的机会,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并希望回国后成为一名缅甸本土的汉语教师,与更多缅甸青年交流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2012年,时年47岁的乔建珍来到巴西里约热内卢时,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未来会有一个“30年规划”的宏伟构想。
秘鲁首都利马一家中医诊所内,69岁的周克秀医生正在为一位面瘫患者施针,旁边三张病床上躺着的失眠患者和坐骨神经疼痛患者,脸上、腰上和脚上也扎着数量不等的银针。
郑玲琴已经白发苍苍,但她还清晰记得自己年轻时走在萨尔瓦多街头的情景,当地人没有见过中国人,常常好奇地围观,甚至会尾随一段,伸手摸她的直发。
11月,中国已是深秋,但南半球的巴西,正在迎接炎夏到来。在里约热内卢蒂茹卡国家森林公园半山腰,建有一座“中国亭”。“中国亭”,正是中国与巴西——北半球与南半球两个大国共同演绎的一部大片的序幕。虽然故事开头带些悲情,但接下来精彩纷呈。
新华社整合三年来的“‘一带一路’全球行”摄影作品,于16日下午在2016北京国际摄影周中华世纪坛影像艺术空间3号厅正式开展。本次作品展也是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采访车队的凯旋收官之作,精选三年来新华社丝路车队沿途拍摄的数十万张照片,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表现形式,分国别展示沿途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发展成就和文明成果。
《逐梦丝路》——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摄影作品展发布会16日下午在北京国际摄影周举行。据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徐玉长介绍,此次作品展是“‘一带一路’全球行”车队活动的收官成果,希望能为观众呈现一幅全景丝路的壮丽画卷。
2016年,11台车,35名精挑细选的以媒体为主的各圈大咖,用90天的时间,重走丝绸之路20000公里。从河南到荷兰,一路上拍各种高大上的片子,写接地气的故事,在海内外多国举办高效务实的落地活动,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向中国讲述世界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丝绸之路,了解中国,也了解世界。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人口超过1.6亿,孟加拉语使用人数世界排名第七。随着两国关系尤其是经贸交往的日益加深,孟加拉国与中国的语言文化交流发展迅速,成为增进两国民众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9月27日是“孔子学院日”。连日来,全球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举办多种庆祝活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人文交流。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在河内举行了首届中文歌唱大赛决赛,来自越南的11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塔什干市政府等共同主办的“魅力上海”推广活动,26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拉开帷幕,中乌各界人士百余人出席活动开幕式。此次推广活动包括“魅力上海”摄影展、“上海之窗”图书赠阅等,旨在展示上海创新发展新成就,着力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新平台。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1日晚闭幕,并发布《敦煌宣言》称,将坚持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保护传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合作。
作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内容之一,主题为“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专项论坛吸引了中外嘉宾关注。与会者表示,路易·艾黎精神契合“一带一路”倡议,丝路沿线国家将继续传承、发扬其精神,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间的合作共享。
显示 45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