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社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这样的愿望正成为老年人的普遍诉求。为此,安徽省蚌埠市人大代表朱莉以“暖民心行动”为契机,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议案》,旨在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全面周到的养老服务。
今年以来,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将全区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落户狸桥镇。狸桥镇通过“瞄准改造对象、明确改造内容、严把施工细节”,让改造工程真正惠及农村困难老年人,受基层群众好评。
国际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2日在北京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预计2050年可达到百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规模,将成为新型替代性支柱产业之一。
六安市裕安区建立智慧养老安全预警综合监督平台,远程联动盯紧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实现养老安全监管“一网通”。
作为欧洲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德国一度被媒体戏称为“欧洲养老院”,拥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和相对成熟的养老护理产业,德国老年人得以享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英国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为应对养老需求,英国目前构建了由政府主导的国家养老保险金、企业的职业养老金和个人的私人养老金三个支柱分工合作的养老保障体系,并形成了品种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养老消费和服务市场。
调研发现,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美国养老服务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把养老服务导入老龄人口家中,并进行适老性改造,而政府医疗保险将为老年群体、社区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调研了解到,新加坡养老服务市场比较发达,基本能做到“老有所养”,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多举措支持。一方面,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新加坡政府会根据其家庭收入情况给予比例不等的津贴;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有大量帮扶、照顾老年人工作、生活的计划。这些政策、资金、举措的支持,使老年人能享受到较好的养老服务。
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通常都有比较成熟的制度设计。在日本,除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1997年就正式出台了“护理保险法”。护理保险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一起,并称为日本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三大法宝。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这些曾经让日本国民安心和自豪的优厚福利正在被拷问。
近年来,中国持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以居家为主,社区为辅的养老发展模式,起到了良好效果。在未来,如何更好的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加强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在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加速发展,成为当下面临的课题。
7月29日,“2021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讲坛”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
目前,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已建立老人档案322份,成立邻里互助和党员敬老两支志愿者队伍,带领老人开展集中活动8次,互助式助老活动已步入正轨。
2021年8月4日上午,天鹅颐养经济走廊城市合作机制第四届年会将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
宿州埇桥区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构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据介绍,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运用智慧物联居家养老照护解决方案等7大智慧平台助力居家养老,日前获称省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
近年来,包括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华润集团、首钢集团、上海实业集团、光明集团等央企和地方国企都相继入局养老产业。
作为古蜀鱼凫文明发祥地,成都市温江区主动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致力构建“三医两养一高地”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专注打造成都健康产业功能区,积极抢占国际健康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
当前,各路资本正积极谋划布局养老产业,使之成为新的投资“风口”。中国民生投资集团日前在上海宣布成立“中民养老慈善基金”,用以支持中国养老事业发展。
台盟中央主办的第四届“大江论坛”28日下午在此间举行两岸养老与健康产业论坛,近百名来自两岸的专家、团体负责人及业者共商推动两岸相关产业实现融合跨越发展。
以“创新驱动与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1月15日在北京举行。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智慧养老与京冀养老一体化”分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养老市场需求巨大,要推动我国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还需积极推进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显示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