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024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能源合作专门委员会会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幕。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海关加强智慧海关建设取得多方面积极成效。通过运用无人机、提高审批效率等方式,落实新增便利措施,助力货物快速通关,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进出境货运稳步增长;通过远程集中判图、采用智能辅助审图算法等方式,让旅客出入境更安全通畅。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招商推介会上,中蒙双方企业共签约协议资金43.2亿元。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的设立,助推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入。
5月30日,作为中蒙两国之间最大货运公路口岸的甘其毛都口岸正式投入使用AGV跨境无人驾驶专用通道,将进一步提升通关效能。
内蒙古土地辽阔、草原广袤,边境线绵延4200公里,对外开放口岸达20个,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
3月26日10时,一辆辆蒙古国8座以下小型车辆经蒙古国嘎顺苏海图口岸有序驶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标志着中蒙甘其毛都—嘎顺苏海图口岸8座以下小型车辆恢复通关。
作为联通内外双循环的“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大节点”,递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这张名片,内蒙古信心满满。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内蒙古持续加大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供给,不断提高跨境金融服务,注重营造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据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消息,2023年,策克口岸年通关过货量达1913.19万吨,进出口贸易额124.54亿元。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草原群众迎寒放歌,各地游客踏雪起舞。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12月17日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开幕,上万人在零下40℃的极寒天气中参加了这场冬日文化盛宴,冬季草原正释放出更多冰雪红利。
根据11月28日发布的《内蒙古智能建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内蒙古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加强智能建造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确定产业实施路径,不断优化智能建造产业生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路径,智能建造行业发展初具规模。
8月18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绿色农畜品牌产品及进口商品亮相阿尔山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
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理论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召开。
7月15日至17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本次对接活动让更多企业走进内蒙古,促成地方和企业的“双向奔赴”。
记者16日从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现场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举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为重要抓手,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内蒙古也将持续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力度。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8日发布10条旅游精品线路,以及100个适合夏季旅游的精品“打卡地”。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内连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今年,内蒙古积极融入国家向北开放总体布局,高质量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不断拓展俄蒙合作空间,泛口岸经济蓬勃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双赢新局面已经打开。
6月6日下午,内蒙古发展改革委和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举办以“内蒙古服务融入国家向北向西开放的思路重点”为主题的第79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
自2016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发挥中欧班列主通道作用,全面提升桥头堡功能,经过6年的发展,中欧班列成为内蒙古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的重要支撑。
显示 455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