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西兰最古老的展览之一,坎特伯雷农业展(A&P Show)自1862年首次举办以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已成为新西兰重要的节庆活动。
11月6日,拜耳与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签约”合作协议, 联合建设在亚太地区的第二家“拜耳耘远农场”。
从11月5日召开的首届全国智慧灌溉论坛暨国家灌溉农业绿色发展联盟会议上获悉,我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亿亩发展到2021年的10.37亿亩,在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约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4日在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举行示范区白玉米品种丰收仪式,标志着该中心首批本地品种白玉米试种成功。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历史与文明。古埃及文明是最早开展农业活动的古文明之一,发明了农具和先进的灌溉机器。进入现代文明以来,埃及的农业也有较好的发展。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多年来,在中国与非洲国家政府的共同支持和推动下,中非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生产一线的农技能手和企业家用热情和汗水浇灌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之树,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减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日前,白俄罗斯正在进行玉米脱粒收割,白俄罗斯农业和食品部预计今年收获超过200万吨玉米。
9月23日上午,“庆丰收•迎盛会”河南省固始县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三河尖镇拉开帷幕。
莫桑比克总统纽西上周三宣布,政府计划在未来两年半内向莫农业领域投资30亿梅蒂卡尔(约合4700万美元),主要用于实验室资格认证、牲畜疫苗生产和种子繁殖等农业研究。
捣碎、煮沸、过滤、再次煮沸……6月末的一天,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马库尤村的空地上,村民们点燃柴火,架起大盆,拿着木棍不断搅拌煮沸的豆浆,香气伴随着柴火味氤氲四散。
今年以来,印度气候异常日趋明显,高温天气较往年提前,雨季降雨严重不均。对于仍有60%居民依赖农业及农村产业为生的印度来说,异常天气增多,给“三农”问题带来新挑战。
2022世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将于9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办,以“创新农业·共享未来”为愿景,包括开幕式、1个主论坛、9个分论坛以及就业创业大赛四个部分,共同探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最前沿问题,共享农业科技创新最新成果。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延宕起伏,世界经济复苏失衡,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空前挑战。南南合作是应对全球饥饿、营养不良、贫困和不平等挑战的重要解决途径。
农业一直是印度粮食安全和就业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印度出台了重要政策,但印度尚未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目标。人工智能为农业部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印度实现飞跃,提高农业生产率、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
2022中国吉林-新西兰云上经贸洽谈会17日在长春举行。双方表示,要继续加强在农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近日,安徽宿州市灵璧县黄湾镇积极推动“灵璧黄牛”产业在黄湾镇做大做强做优。
“从2016年到2022年,澜湄合作已走过六个年头。2021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贸易额达3980亿美元,同比增长23%,较2015年增长105%。”9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卿对外表示。
本文强调了农业在美国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并指出农民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历史和当代反应。本文表明水作为农业生产投入的重要性,并确定气候变化对获取水的可能影响。
中国海关总署与巴西农业部日前签署《巴西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修订版)《巴西花生(去壳)输华卫生与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且正在推进《巴西大豆蛋白输华卫生与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巴西橙纤维颗粒输华卫生与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等协议文件,以进一步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
销售是农业生产的终端,也是决定农业生产价值的关键,直接影响到种植者的产出收益和从业信心。近年来,在中央“三农”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流通环节不断优化,从田间到餐桌的供销渠道越来越便捷通畅。
显示 491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