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1亿吨,同比基本持平;其中,中晚籼稻2451万吨、粳稻2968万吨、玉米5326万吨、大豆195万吨。
迈上新征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怎样挖掘“三农”潜力,助力稳增长扩内需?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肯尼亚国家统计局 (KNBS)第三季度GDP报告显示,农业的GDP占比从23.4%降至19.9%。在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农业部门目前对肯尼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五分之一。
在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一处中非合作的农业示范区里,今年试种的白玉米喜获丰收。一穗穗颗粒饱满的玉米装满一个又一个编织袋,当地科研人员兴奋地展示着他们的最新成果。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期签署FAO-CAAS创新平台实施协议,促进农业研究与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和食物系统转型发展。
12月16日下午,马达加斯加农业经贸合作对接交流会在长沙举行。
俄罗斯农业部长德米特里·帕特鲁舍夫14日在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接受议会问政时表示,2022年俄罗斯实现了创纪录的粮食收成,粮食毛重已经超过1.59亿吨,净重约为1.5亿吨。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023年俄罗斯政府计划拨款4458亿卢布用于支持农村地区和农业发展。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鼓励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到2025年约五分之一的俄罗斯农场主将在生产中使用无人机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当地时间11月23日,肯尼亚总统威廉·鲁托应韩国总统尹锡悦的邀请进行国事访问,其间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
几十年来,农业产量一直增长,主要得益于化肥和遗传学等领域的科学进步。科学发现的速度可能会放慢。即便如此,农民仍然可以通过改变他们工作中技术含量较低的部分来提高产量:即选择在哪里种什么。
“2022年中国(海南)-柬埔寨热带农业技术培训班”14日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方式在海南和柬埔寨拉开序幕。
作为新西兰最古老的展览之一,坎特伯雷农业展(A&P Show)自1862年首次举办以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已成为新西兰重要的节庆活动。
11月6日,拜耳与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签约”合作协议, 联合建设在亚太地区的第二家“拜耳耘远农场”。
从11月5日召开的首届全国智慧灌溉论坛暨国家灌溉农业绿色发展联盟会议上获悉,我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亿亩发展到2021年的10.37亿亩,在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约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4日在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举行示范区白玉米品种丰收仪式,标志着该中心首批本地品种白玉米试种成功。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历史与文明。古埃及文明是最早开展农业活动的古文明之一,发明了农具和先进的灌溉机器。进入现代文明以来,埃及的农业也有较好的发展。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多年来,在中国与非洲国家政府的共同支持和推动下,中非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生产一线的农技能手和企业家用热情和汗水浇灌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之树,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减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日前,白俄罗斯正在进行玉米脱粒收割,白俄罗斯农业和食品部预计今年收获超过200万吨玉米。
显示 504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