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蒙城县组织农机合作社、农业种植合作社对成熟的小麦进行收割烘干,力争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机化优势,做到小麦颗粒归仓。
从最初的粮油进口到订单种植,再到建厂生产和立足中亚、构建海外粮源网络,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实现了从最初的参与者到稳定受益者的“完美蜕变”。
中国-巴西农业科技产业园区致力于建设南美最大的玉米、大豆种子研发中心和供应集群。
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日前在线上举行的中国-巴西生物技术、农业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农业作为同绿色低碳发展关联最紧密的行业之一,将助推中巴双边务实合作朝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升级,携手实现可持续发展。
负责农业事务的欧盟委员会委员雅努什·沃伊切霍夫斯基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一个巨大且具有潜力的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大国,农业发展十分具有活力。与中国开展农业合作,对欧盟来说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的杂交小麦、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推广。中化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通过科技攻关、农技推广开展了大量探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国际农业合作道路。
中国冈比亚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在萨普稻田收割杂交稻。
2024年2月14日至15日,由达米安·伊赫迪奥哈博士率领的非洲开发银行考察团前往科特迪瓦迪沃省的格格杜水利农业水稻项目区进行考察。该项目体现了国际合作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潜力。它由中国辽宁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管理,见证了中国政府援助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今年年初,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农业装备产业与智慧农业科技创新院签署了一份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意在品种改良、生物投入和家庭农业机械化等不同领域加强合作。
2022年底,由中国政府出资、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正式竣工。该项目将为“北部粮仓”主产区约8700公顷土地提供长期稳定的灌溉水源,惠及当地5000多家农户。
当地时间10月15至19日,2022巴黎国际食品展在巴黎维勒班特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展会期间,在云南省外事办公室的指导下,多场“体验云南”活动相继举办。其中食品展“谈话”板块17日举办了云南专场活动“地理标志产品讨论会”探讨中欧农业合作,这是《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度被列入食品展“谈话”议程。
记者7日从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获悉,9月5日至9月8日,该局会同重庆相关部门组织50家中新(重庆)农业“双百”合作计划(简称“双百”计划)企业,携200余种优质农特产品,参加第22届新加坡亚洲食品饮料展,促进中新两地更多农业(食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一直以来,中国着眼于全球共同发展,让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希望。在农业领域,中国积极与非洲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和技术、推动农业产业链建设和农产品贸易发展、探索农业创新现代化模式,让非洲民众吃饱饭、能致富,为推动非洲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大讲堂(BRIS)巡回研讨会第四站在6月25日举办,研讨会以“农业现代化: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验”为主题,两国学者专家共同探讨马中“一带一路”合作下,如何结合两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释放马中农业合作的新机遇。
不久前,中方特事特办,通过视频方式快速完成了柬埔寨龙眼、巴沙鱼等农水产品的输华检疫手续。今年将会有更多柬埔寨优质农产品将摆上中国家庭的餐桌。中柬农业合作正迎来不间断的耕种季、收获季。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非双方共同制订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决定共同实施“九项工程”,其中就包括减贫惠农工程。农业合作为增进中非传统友谊打下了坚实基础。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9月,柬埔寨出口香蕉34.3万吨,同比增长46.2%,其中对中国出口达30.1万吨,占比近九成,是2019年同期的约15倍。
2021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8周年。19日,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举行。会议指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
广西壮族自治区台办、农业农村厅、林业局等17家单位19日共同举办“贯彻落实‘农林22条措施’,桂台现代农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推介会”,探索“十四五”时期桂台现代农业合作方向、路径和模式。
近年来,中柬农业合作不断深化。中柬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为柬埔寨农产品拓展中国市场创造了巨大机遇。
显示 110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