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日益增强的自信使其成为北极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支由多国青少年和专家组成的团队13日从俄罗斯北部摩尔曼斯克乘“胜利50年”号核动力破冰船起航,前往北极进行科学探索。
2023年9月27日,当全球大多数科学合作仍处于暂停状态时,中国首艘国产科学破冰船“雪龙2号”结束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返回母港上海。
近20年来,国际社会对北极环境与生态的关注日益加剧,北极治理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与此同时,北极资源的巨大潜力也激发了各国对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兴趣。
随着北极水域持续变暖,以及气候变化在该地区催生了一系列破坏性的环境变化,敏感地管理这些关系以确保可持续的资源管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北极变暖带来的安全担忧和渔业关系固有的升级效应应引起重视,需要仔细监测和分析。
随着气候变化继续使北极变得更容易进入,人们对该地区能源资源的兴趣显著增加。欧盟表达了在北极发挥更大作用的雄心,称其参与北极事务是“地缘政治需要”。
随着美国准备适应北极气候变化,并为地缘政治和气候突发事件制定计划,需要对其他国家透明和坦诚地表达自己意图。美国应该承认,气候变化将产生直接和间接地缘政治影响。
欧盟在北极的参与比实际更雄心勃勃。通过将战略重点放在气候行动上,并在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中承认该地区是欧洲安全的战略领域,欧盟在北极相关讨论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北极地区不断出现的多重危机将考验欧盟的反应能力、雄心和准备情况。
本文评估了加拿大、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的北极地区防务政策及其中凸显的领土意识。北极国家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国防政策。这些国家的注意力分别集中在波罗的海、领土防御和北极。但到2021年,每个国家都有相对明确的北极防务政策。本文详细说明每项政策内容、各国国内长期趋势以及各国之间趋同或分歧领域。
氢在全球范围内看起来是净零能源混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潜力在低密度社区和脆弱生态系统中尤其令人兴奋,比如北极。在那里,化石燃料引起气候变化的严酷影响是最严重的。然而,要在大范围内实现氢能源愿景,就必须仔细考虑成功的政策选择。
本文研究重点是俄罗斯北极关键海洋区域未来的演变和发展。在这个最可能将成为世界重要海洋走廊之一的地区,本文特别考虑俄罗斯可能在北极发起什么经济项目,以及俄罗斯将寻求控制该地区的哪些方面。本文突显出哪些因素可能构成该地区进一步发展的轮廓。
地缘政治斗争正在按照集团的利益进行,现在的焦点已经转向北极。欧盟、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斗争转战格陵兰岛这一新的财富之岛,并且有理由相信它的重要性在未来几年会不断增加。
本文试图确定俄罗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气候影响,以了解其对俄罗斯经济、内部政治动态和安全态势的更广泛影响。通过这些信息,本文试图预测俄罗斯在北极的巨大经济和军事雄心是否会成功,并基于这一分析,梳理出有意义的地缘战略影响。
对近5年来播出或发表的包括关键词“气候变化”和“北极”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表明,报道主要关注科学,而不是人类主题。当人被纳入环境报道时,他们通常是非居民专家,如科学家、政策制定者或活动家。这种类型的报道往往充满数据、侧重外部专家,不一定能引起公众共鸣。
北极作为一个整体变暖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区快2-3倍。这种极端变暖的累积效应现在正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中一些创造新的经济机会,但实际上所有这些都给该地区带来重大的物质、社会经济和管理挑战。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最重要的是,北极气候变化之快正在影响着其他地区气候变化的速度及其影响。
近年来,俄积极开发北极,针对北极航道强优势、补短板,旨在将其建设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运输走廊。
北极冰盖融化,改变的不仅仅是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冰和积雪减少,为新航运通道和获取更多自然资源提供了条件,加剧该地区地缘政治竞争。这场竞赛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是俄罗斯和中国在北极兴趣和活动日益增长。两国不仅增加在该地区存在,而且两国之间也在加强协调。
多边主义北极合作,构建北极治理共同体,既是各利益攸关方共同应对和解决北极问题的有益探索,也是域外国家有效参与北极治理、助力北极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北极治理领域践行多边主义国际合作,中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贡献中国智慧,将北极打造成多边治理、各方合作的新疆域。
虽然北极的特点是合作多于竞争,但最近的事件表明,潮流可能正在转变。随着注意力转向北方,北极重新进入大国的战略考量,那些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的空间突然变得重要起来,迫使该地区的国家考虑如何平衡与外部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10月29日,由大连市人民政府、中国航海学会、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0年北极可持续发展与航行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
显示 45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