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能源部8月31日公布首个国家海上可再生能源政策,规划6大区块用于建设海上风能或光伏发电场,将优先考虑采用漂浮式技术。中企可以考虑抓住机会,参与到马耳他海上可再生能源投资建设,借此扩大到其他欧洲国家市场。
在29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助力全球南南合作”主题论坛上,中外嘉宾就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助力南南合作实践进行交流,并围绕绿色低碳合作与投融资机制创新展开研讨。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迈出突破性的一步,通过大幅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并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中国巩固了其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导者的地位。这一重大转变是中国能源格局的一个转折点,为更可持续、更清洁的未来铺平道路。
7月19日至21日,第16届越南国际电气技术及装备展览会暨第13届越南国际节能与绿色能源产品及技术展览会在越南胡志明市举办。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迈出突破性的一步,大幅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并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采纳太阳能和风能,巩固了其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导者的地位。这一重大转变是中国能源格局的一个转折点,为更可持续、更清洁的未来铺平道路。
本文回顾了全球聚光太阳能技术的进展,并探讨了混合可再生能源项目如何通过加快部署来降低成本,从而为聚光太阳能加速发展铺平道路。
皮尤研究中心一项新调查发现,大部分美国人支持美国采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支持优先考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能源格局。
本文探讨了可再生能源供应问题带来的关键难题,这些问题令越来越感兴趣的银行业感到担忧。文章还探讨了二十国集团如何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这些风险。
本文讨论了导致天然气价格持续飙升的因素,以及价格升高对全球能源转型和天然气用户(包括住宅和工业用户)可能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亚洲在太阳能、风力发电和电动汽车电池方面已经领先世界。全球电动汽车的电池普遍由韩国、中国和日本电池技术提供支持。美国和欧洲国家则远远落在后面。
由于夏季和冬季的极端温度,中国已经习惯于应对能源供应波动。多年来,中国的科研人员一直在研究如何从海洋中获取新型可再生能源。
中国的绿色革命正在悄然取得成功。
欧洲化的概念是中东欧国家能源转型分析的核心。这些成员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的进展被认为是本区域欧洲化进程取得的一次成功。
近年来,来自中国的投资和技术不断涌入巴西可再生能源领域,两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日益深化,为巴西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助力。
德国总理朔尔茨和荷兰首相吕特4日在柏林举行会晤,双方同意扩大两国在风能、氢能等领域的合作,以共同推进气候中和目标。
中国援建的布隆迪鲁齐巴齐水电站项目竣工仪式6日在鲁蒙盖省鲁齐巴齐村举行。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出席竣工仪式并致辞,称赞中方克服困难按期完成工程。
根据德国公用事业行业协会(BDEW)和德国太阳能和氢研究中心(ZSW)5日发布的初步数据,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德国总发电量的49%,比去年同期增加6%。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达到7.5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4.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5亿吨,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基础。
记者6月1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外发布,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8%左右。
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23日说,受疫后复苏、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非常强劲”,中国在这一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显示 356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