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12月23日电 据《朝日新闻》网站报道,针对2050年的总发电量中各种电能的构成比例,日本经济产业省21日在专家会议上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占5~6成、氢和氨的发电量合计占1成的方案。剩下的3~4成将依靠核电站和火力发电站来维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光伏产业作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中国与很多国家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新阶段中国能源安全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举措,提出大力推进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等内容。
日本东芝今后5年将进行1万亿日元的投资。将为涉足风力发电业务等并购活动投入资金。该公司此前一直在出售不盈利业务等,优先改善财务状况。随着业绩恢复,将充分利用借款,转向进攻型经营。
12月8日,由中国碳论坛、ICF国际咨询以及北京中创碳投共同编写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企业已在为碳市场建立积极筹备,业内普遍认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趋于成熟完善。
LG化学13日表示,公司位于江苏无锡的电池正极材料工厂与江苏润风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140亿瓦时规模的再生电力供应合同。
德国能源巨头意昂集团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今年前10个月,德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力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共发电195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4%。另据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测算,202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发电总量的52.5%,较去年提高6.5%。
可再生能源走向普及的关键是研究如何提高商用蓄电池的成本竞争力。陆续有研究团队开发出使用廉价的钠和铅来实现高性能的技术。这将成为日本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不可缺少的技术。如果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向电力企业买电更便宜,将会极大地推动可再生能源普及。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远景科技集团、科大讯飞、协鑫集团4家企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远景科技集团、科大讯飞、新疆金风科技、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等8家企业与内蒙古有关部门、盟市签署合作协议15个。所签项目涉及新能源、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主要围绕低碳经济,利用高新技术开发新能源,以推进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2020全球能源互联网(亚洲)大会清洁发展与亚洲转型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构建亚洲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将推动各国能源基础设施升级,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有利于促进亚洲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是亚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巴基斯坦《黎明报》11月11日报道,近日世行公布《多样化可再生能源整合和规划研究》报告,建议巴基斯坦尽快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以减少电力成本。
印度政府为实现对《巴黎协定》的承诺,制定了能源部门脱碳的宏伟目标,计划到2022年实现175千兆瓦产能的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根据莫迪的Jal Jeevan计划,印度承诺到2024年为所有家庭提供清洁的自来水。
印尼能源矿务部可再生能源和保护能源总署多种可再生能源局主任哈里斯9月26日在雅加达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能源矿务部将通过大型的水力发电厂来推动以工业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纲领的发展。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再生能源补贴机制,供印度尼西亚缩小国内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之间的差距。这一机制将可再生能源的额外经济利益,以及政府如何在电力行业中快速部署可再生能源的问题纳入了考量。
非洲经济转型中心是一家经济政策研究机构,专注通过经济转型推动非洲的长期增长。该机构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的成员之一。阿萨福-阿贾耶博士是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和研究主任,曾向非洲官方提供咨询意见,帮助推动改革议程。
9月20日,越南广宁省与B&T风电股份公司举行了投资总额逾8.9万亿越盾的B&T风力发电场的动工兴建仪式。
新西兰工党承诺,新西兰将在2030年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比原先目再提前5年。
停电和电价波动情况表明,美国电力系统越来越严重地依赖间歇性可再生能源(风车和太阳能电池板),而不是化石燃料和核电站。绿色政策制定者和国家电力系统的运营商需要缩减由政治推动的越来越依赖太阳能和风能的计划,重视来自煤炭、天然气和核电站的基本负载电力,这才是美国电力的基础。
南非科学和工业研究理事会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南非正在经历史上最严重的拉闸限电,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为缓解“电荒”难题,南非政府将加大对能源基础设施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可再生能源和燃气发电厂似乎更适合越南,这些方案更安全、更实惠,同时争议较少。到2045年,可再生能源预计将占越南总装机容量的43%。较核能而言,可再生能源无疑会在越南的能源安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显示 366 条中的 221 到 24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