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携手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6日至7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经济转型与发展、生态环保、债务管理、教育和技能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化、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倡议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为促进中非合作沿着绿色、创新、共享方向发展建言献策。
可持续发展金融,是指为推进可持续发展且创造出可计量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的金融服务,现阶段涵盖了可持续发展投资、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责任投资、影响力投资等众多投资方式。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兴起,多边主义理念和秩序受到冲击。选择融合还是分隔,合作还是纷争,是全球关注的话题。
本报告概述了非关税措施在亚太地区的趋势和发展,探讨了非关税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基于定量分析和私营部门调查,报告还评估了非关税措施对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第五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智库论坛28日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多位中拉关系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目标,应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并着眼未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3日,在“我们的海洋2019”会议期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在挪威奥斯陆联合召开了绿色“一带一路”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主题边会。
经济特区(SEZ)是世界各国进行结构转型和促进工业化的有用工具。然而,研究显示,各地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参差不齐。巴基斯坦尚未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建立经济特区,而中国在建立和运营经济特区方面拥有近40年的相对成功经验。因此,有必要了解在巴基斯坦建设经济特区可获得的潜在利益,而决策者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
2030、2050和2100年的城市将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建设足以可持续地满足未来变化需求的城市存在挑战。它们将成为人口结构、技术实施和更广泛的生态环境发生转变的城市。
为调动企业资源、填补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巨额资金缺口,联合国16日宣布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者联盟,拟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可持续发展投融资规模。
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16日在京开幕。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携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全球性问题的紧迫需要,也符合各国人民和全球科技界的新期待。
基础设施发展将在落实亚太地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寻求可持续基础设施应是亚太地区发展议程的核心。然而,亚太地区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影响着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系列与欧洲开发性金融机构合编,汇集了学者、研究人员、从业者和公民社会的各种观点,以评估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创造就业和体面工作、气候变化和获取清洁能源的贡献。
近日,联合国南南合作日纪念大会暨“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联合国驻华代表处举行。
英国援助计划UK aid最近投资了一项新的价值3980万英镑的项目,该项目旨在转变非洲和亚洲现代能源烹饪服务(MECS)的获取途径。在本文中,作者展示了对如何转变清洁能源技术获取途径的理解,对如何推动技术变革和创新更成体系地发展的认知,以及如何能够增强环境可持续性、提升社会公正的变革机会。
中国驻东盟使团、东盟秘书处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9月4日至5日在越南河内共同举办“可持续发展创新与减贫”研讨会。这是2016年以来,三方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作为会议成果之一,三方将结合会议讨论制定《东南亚地区包容性创新发展报告》,并共同对外发表。
七国集团使反对不平等的斗争成为比亚里茨峰会的一个跨领域议题。各国没有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步入正轨,因此有必要在实施方面进行重大变革并加快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也要求采取新的方法,在多元化的世界中转向新的伙伴关系形式。
中国—东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与减贫”研讨会4日至5日在河内举行,各方代表围绕促进包容性创新、澜湄合作减贫成就、创新生态系统、伙伴关系与政策创新、科技创新等议题进行热烈讨论,分享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减贫等领域的创新经验。论坛期间,不少与会者对新华社记者谈起了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中国创新减贫经验。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多年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4日发布了一套标准,以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
显示 396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