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布鲁斯·斯蒂尔曼(Bruce Stillman)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学和科学家应该在国际合作中起主导作用。随着中国在科学领域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国将会进一步与世界科学界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建设秉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为世界经济开放合作发展搭建了新平台、树立了新机制,开创了全球经济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以“创新、合作、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新西兰国际展望峰会”27日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召开,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政商和学术界代表共聚一堂,商讨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推动新型国际合作。
遵循“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国际惯例、政府引导”原则,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对外撒钱,而是新的征程,是中国在沿线国家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将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合作与友谊拓展与深化,极大提升中国制造、中国营造、中国规划的能力与信誉,提升中国威望。同时,解放全球生产力,重塑人类文明史与全球化话语权,体现中国崛起后的天下担当。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扶贫、脱贫是“一带一路”国家面临的共同主题,而绿色减贫则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建立长期可持续性强的减贫合作有效机制和效果最好的模式。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近期编撰完成《“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评估“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成效,这也是该中心发布的第二份“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
过去十年的金砖国家合作,是“金色的十年”。在这十年里,金砖国家搭建出了合作的制度架构,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经贸合作,探索并加深安全合作,巩固并提升金砖合作的社会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中国再次接棒金砖主席国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此总结合作经验,凝聚合作共识,规划合作的未来蓝图。
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于7月29日上午十点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开幕,参加此次论坛的伊朗国家防治沙尘暴中心主任兹奥丁·肖伊教授在论坛的间隙接受了环球网记者的采访。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日前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建议,中国企业乘“一带一路”东风走进东盟,应从包容性发展、本地化发展、互惠性发展三个方面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一带一路”作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架构,正在推动全球共享平等发展机会、实现包容性增长。6月28日,参加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业界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架构,可从推动跨境次区域合作、增强优势产能的创新创造与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着力,促进沿线地区的包容发展。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和肯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卡马乌作为“无污染世界之友小组”共同主席,20日在纽约主持召开了关于防治荒漠化问题的专题会议。中方致力于推进防治荒漠化国际合作等努力在会上得到各方积极评价。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强调,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是落实党中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海外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步伐不断推进,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将在推动本国经济继续向好发展的同时,产生巨大外溢效应,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为盘点近期的各种事件并探讨今后的前景,外交关系委员会近期召开了一次研讨会,近40位现任和前任政府官员、企业家、科学家、投资者、企业高管、慈善家和政策研究人员汇聚一堂。参会者探讨了国际合作如何能加速能源创新,其他领域的哪些经验教训可适用于能源行业,以及根据政治现状选择哪些政策用来刺激合作。
欧洲制片人协会前会长罗南·吉尔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合拍协议,在国际合作合拍方面卓有成效,目前中外合拍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受众、打开市场。
根据25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7中国自然指数”,中国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总量在不断增加,由中国与国际学者合著的论文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近日,在“一带一路”民族文化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长春市绿园区政府与伊朗大使馆签订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备忘录,与哈萨克斯坦、巴林等20多个国家的使领馆建立了联系沟通渠道,下一步将联合300余家民族企业,组建合作联盟,对接整合国际丝路资源。
参加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21日在日内瓦表示,今年中国卫生领域国际合作将迎来“丰收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17日组织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专家解读会上,专家认为,过去的几年间,欧亚许多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服务贸易与产能合作方面前景广阔,中国企业正逐步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地区实现2030议程的重要力量。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增长明显。专家认为,发展“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能促进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融合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应大力推进。
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中国航天积极“走出去”,以更深层次的航天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繁荣发展搭建空间信息走廊。国家航天局表示,今后还将充分发挥空间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通过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航天基础设施,提高航天技术能力,促进沿线国家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惠及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显示 273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