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洲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10年间,中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提质升级,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
1月8日,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获悉,2022年,重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300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推动重庆市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
记者8日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随着建设进度顺利推进,多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1月5日举行“抢机遇拼经济抓发展”主题发布会。据透露,该市2023年度计划投资5261亿元(人民币,下同),平均每月将有超400亿元的投资额。
本文分析亚太地区能源和交通资产暴露于气候变化和地震灾害的程度,并强调了多重灾害评估如何有助于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抵御能力。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中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504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新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精心组织力量,系统谋划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厦门市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的基本情况、创新模式、主要举措,为质量基础设施协同优化、助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服务业生产有所放缓,但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总的来看,11月我国经济顶住疫情反弹等多重压力,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披露的数据显示,1月至11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加快,连续7个月回升。
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14日报道,乌总统办公室副主任罗斯季斯拉夫·舒尔玛在法国巴黎出席乌克兰可持续与重建双边会议时称,乌克兰基础设施投资将向私人资本开放。
12月14日从中国水利部获悉,2022年,中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首次迈上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台阶,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创新活力不断涌动……许多外国友好人士观察到、感受到中国的快速变化,他们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相信中国人民必将书写更加绚烂的篇章。
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前10个月,我国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4.8%和5.5%,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0.5%和4%。
本文介绍了中国如何发展海绵城市,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帮助减少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风险。
近日,中国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对外投资的显著增长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国际频道近日刊文称,中国投资给非洲大陆带来信心。“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投资飙升。低息贷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等赢得非洲国家的支持。
中国正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对气候挑战。
起自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终至旅游名城万隆,总长142公里,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中国标准,这就是印尼的第一条高铁——雅万高铁。作为中印尼两国友好务实合作实施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雅万高铁不仅联通了印尼两座大城市,更见证了中国与印尼的深厚友谊。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孟玮11月16日在北京透露,9年多来,中巴经济走廊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的先行先试项目成果丰硕、成效显著,累计创造了19万个就业岗位。
近期,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主体工程、云南省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楚雄施工2段项目等多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相继开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将扩大有效投资,对扩内需、保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0月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1543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8024亿元。
显示 511 条中的 81 到 10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