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安徽—中韩高端制造业对接会”1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中韩两国90余位企业界代表和政府官员参加。
9月12日,在“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数字政府建设论坛”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数据赋能政府治理评价及安徽省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安徽重视数据赋能政府治理,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在大数据促进制造业转型等方面积极行动且初见成效。
为探索安徽省智能制造快速发展背后的动因,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丝路特别策划“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案例”专题。
近年来,安徽省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效突出,“芯屏器合”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记者从淮北市政府获悉,该市近日出台专项政策支持陶铝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出分步设立累计不低于20亿元的陶铝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模式,专项用于扶持陶铝新材料产业链项目。
安徽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于3日上午开通,并迎来首批体验乘客。该线路全长4.4公里,呈环形回路,将同时对自动驾驶车辆和普通车辆开放。
一批灾后恢复重建暨贯彻“六稳”重大项目8月29日在安徽集中开工,这是安徽省今年第7次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本次集中开工的266个重大项目和集中签约的4个县(市)棚改项目,总投资1722亿元。
记者26日从安徽省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获悉,为助力长三角轨道交通一体化,安徽省近期启动一批新的铁路项目规划,主要包括合肥至新沂高铁、淮北至宿州至蚌埠城际铁路等,进一步强化省内省际高铁互联互通。
记者从19日召开的第四届“寻找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动发布会上获悉,避暑旅游带火乡村经济,途居黄山露营地、潜山市塔畈乡等13处申报地入选2020年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至此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增至58处。
“我们建立了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实施省市县三级调度。完善全省利用外资重点项目库,摸排外资项目2500多个,重点做好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跟踪服务……”安徽省政府新闻办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朱丹介绍了今年以来该省稳外资等情况。
记者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今年安徽省将在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打造智慧街区,推动“5G+商业零售”“5G+智慧养老”等融合应用场景落地,推动城市“智脑”升级。
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安徽省近日开展支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申报工作,从支持研发产业化创新项目、产业集群发展、产品推广应用、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给予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资金奖励,单次奖励最高达3000万元。
打开支付宝,扫描商品上带有“区块链溯源”的特殊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这件商品从“出生”时间、地点,到物流、销售全过程的信息。安徽省正尝试利用这种区块链技术,为特色农产品进行“溯源认证”。
记者9日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安徽省公布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2020年建成467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5470万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547亿斤粮食基础产能,实现每年780亿斤以上的粮食生产任务。
记者从安徽省经信厅获悉,安徽省为支持民营中小企业“争先创优”,设立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近日出台实施细则,单个企业最高奖补不超过1000万元。
记者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安徽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组建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涌现出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等一批“安徽首创”成果。
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目前安徽省共有地理标志产品78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7个。2019年,安徽省地理标志产品销售额达414.63亿元。
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随着今年小麦收获的结束,夏种正在各地陆续展开。安徽省近日提出,各地要从扩大夏种面积、优化夏种结构和提高夏种质量等方面发力,全面完成粮食生产目标。
安徽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这个省新开工项目规模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由负转正。4月,安徽省5000万元以上投资入库项目达到813个,为2018年7月以来入库大项目最多的月份。
据合肥海关统计,今年4月,安徽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06.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8.7%。其中,出口80.4亿元,增长25.5%;进口26.2亿元,增长1.7%。
显示 430 条中的 261 到 2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