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研究所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要实现对华“去风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管理咨询公司安永2月下旬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示,中国投资者大幅减少了在德国和欧洲的公司收购。2022年中国投资者对欧洲公司进行了139起收购或投资,比2021年减少了16起。这139笔交易的估价仅为43亿美元(约40亿欧元),同比下降近三分之二。不过,安永称大多数收购的收购价格并未公布。
文章指出,应避免对中美关系过度期待或过度失望。认识到政治在两国的重要性,两国内部对彼此的负面声音加剧,使得双方都不肯先低头缓和态度,但为双边关系考虑,两国需要在保持双边关系持久性上更加耐心
美国拜登政府以对抗中国为中心目标提出了重视印太的新外交战略,力争通过澳英美联盟和“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等框架,强化与奉行民主主义的同盟国关系,赢得同中国的竞争。但是这反倒引发了美国与欧洲盟国之间的不睦,印太地区的军事紧张态势升级也开始引发担忧。
随着在世纪之交巩固了不可阻挡的经济发展步伐,以及处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施加的世界贸易开放的框架内,中国最终获得了领先地位。与经济力量并行的是其影响力和实力,直到成为当今的超级大国。随着开放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在国际领域的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并已经在国际社会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欧盟同时把中国定义为潜在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至关重要的是,欧盟不允许欧中关系的某一个方面去主导其他方面。这种多管齐下的缓和战略或许是欧洲的天然模式,但欧洲也需要认识到其讨价还价能力的局限性。
由于意识到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前所未有的崛起及其成为全球大国的雄心,以及国际政治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转移,欧盟正在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制定一项战略,并将这项战略的范围界定为从东非延伸到西太平洋。
美国在中亚开启了一盘针对中国的“大棋局”。显然,这盘棋是过去两三年来为遏制北京的全球扩张而积极推动的欧洲-大西洋战略的一部分。在中亚实施这一战略的第一步是改变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政治存在,这不仅能使华盛顿摆脱多年来看不到希望的阿富汗陷阱,还能给中国制造新的重大麻烦。
拜登政府将倾向于就技术的各个层面单独制定政策,而未考虑到更广泛的背景。拜登团队和民主国家显然需要对技术采取全盘战略,以确保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国家能够在技术的各个层面保持其优势。
欧盟委员会新任主席冯德莱恩呼吁欧盟重视“地缘政治”。她正带头试图修改欧盟竞争法,以防范国有企业的不公平做法,并打算任命一名“首席贸易执法者”,处理损害欧洲企业利益的反倾销案件。
5月15日,荷兰内阁筹备已久的关于对中国的立场文件《中国战略》今天在外交部正式发表了,文件还需要在国会第二议院中讨论。这个文件,名称叫做《Nederland-China:een nieuwe balans》,旨在寻着对华政策的新的平衡。
欧洲议会目前正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全会,其中一项重要议程是6日讨论欧盟委员会(欧委会)和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共同提交的《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这份文件一旦获得通过,将标志着欧盟自2006年后首次更新其对华战略。
显示 12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