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陈炎人22日表示,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敦煌将全力做好“三件事”。
记者从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敦煌莫高国际机场了解到,28日,敦煌莫高国际机场新增“武汉—银川—敦煌”“合肥—兰州—敦煌”两条航线,至此通达敦煌的空中航线增加至21条。
“纪念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国际书法邀请展巡展”2日在兰州启幕。汇集有国内外书法名家的120幅作品,为参观者奉献了内容丰富、造型各异的敦煌写经书法。
四川省文物局与敦煌研究院24日在成都签署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石窟寺考古、壁画彩塑保护修复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交流。
琵琶、箜篌、胡琴、筚篥等古代西域乐器,飞天书签、敦煌壁画藻井花造型胸针这些“身着”极美敦煌元素甘肃特色的文创产品,将于9月17日至21日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惊艳亮相!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甘肃省敦煌市的多处旅游景点3月17日恢复对外开放。这座以文旅产业为龙头的西部城市渐复生机。
17日,关闭近2个月的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等五大景区恢复对外开放,即日起至12月31日,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的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可享受免门票参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雅丹世界地质公园和玉门关景区的优惠政策,同时,1名同行人员也可享受该优惠。
11月11日到16日,为期一周的“从波斯波利斯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在敦煌研究院开班。来自国内外高校、文博界、宗教界、艺术界的百余名学员,汇聚敦煌,共同学习研讨。这是继“从巴米扬到敦煌”、“阿旃陀与敦煌”之后,第三次以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与传播为主旨的专业研究班。
从九色甘南到千年敦煌,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草原到长河落日圆的壮阔大漠,历时一个月的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下简称“一会一节”)于8月31日在甘肃敦煌落下帷幕。
夏病冬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如今,这一理念被引入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旅游中。保护者在冬季推出观感丰富的研学课程,尝试以此分流夏季过多的游客。
27日,百兆瓦级光热电站——首航节能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在甘肃省敦煌市建成,并完成各项调试工作,具备发电能力,即将并网投运。这是我国现阶段建成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100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甘肃省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暨文化产品和特色商品展览展示活动启动仪式4日晚在香港举行。甘肃省将首个以敦煌颜色为主题的艺术时装汇演带到香港,让香港市民欣赏博大精深的甘肃文化和敦煌艺术。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名城甘肃敦煌天气晴朗,瓜果飘香,处处鲜花盛开,共吸引30.79万中外游客畅游敦煌大漠,体验丝路风情,欣赏西部风光,莫高窟前人头攒动,鸣沙山下大漠驼队宛如长龙,形成了旅游高峰。
9月27日,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暨“一带一路”大数据创新成果展在敦煌举办。该成果展旨在搭建丝路沿线国家与国内各省(区、市)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展览展示平台,宣传甘肃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凝聚国内外优势企业和优质资源共同参与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
《图说敦煌254窟》的作者陈海涛回答了大家关心的去敦煌玩点啥的问题,挑出来送给错过小长假的敦煌的你:“特别建议观众淡季去。最美的季节是十一黄金周之后,到十二月,都特别美,晚上还有很璀璨的星空。而且洞窟还是半价。”下次去玩啦!
2018年农历春节,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甘肃敦煌迎来了节日旅游高峰。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敦煌著名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骑上骆驼,畅游敦煌鸣沙山,体验丝路风情、敦煌民俗,在大漠驼背上度过一个快乐的文化年、旅游年。
“过去我对大西北的了解来自于课本或电视旅游节目,‘敦煌月泉外,沙漠起驼铃’。这次从西安、兰州到张掖、敦煌,一路走下来,把我过去的人生经验、学习经历和调研中形成的印象都串联了起来。”
未来5年,敦煌研究院将与吉尔吉斯斯坦开展联合考古。
17日,由宋庆龄基金会、敦煌研究院和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丝路拾珍——敦煌文化艺术展”来到台湾巡展的最后一站——台中,将在未来两周多的时间里向中兴大学师生和台中市民,展出40余幅大型石窟平面壁画及2座佛像文物复制品。
显示 43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