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新书发布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据悉,这部散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录了30多位驻外大使和参赞撰写的海外生活故事、中外友好故事、文明互鉴故事、合作共赢故事,记录了“一带一路”国家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精神面貌和时代变化,以亲历者视角记录了我国外交事业的风采及光辉历程。
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旅游的举措,不仅推动着文化和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更成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写照。
12月8日,2022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丝绸之路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12月2日至3日,以“夯实人文交流基础 推动金砖合作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非邦交65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6月19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张宏明,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郭海燕,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9月25日晚,在千年古迹大雁塔脚下,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暨电影嘉年华启动仪式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南宁师范大学中国—东盟战略传播研究基地共同主办。
记者6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中法双方6日在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
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建设为背景的电影《幸福的小满》16日在“海丝”核心区福建省福州市进行全球首映暨电影节展映。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就位于江苏,在中哈过境运输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一带一路”倡议后全国首个落地项目。
美食为媒,文明互鉴。5月15日至22日,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配套活动,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在蓉举行。
5月15日至22日,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立足亚洲、面向世界,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嘉宾齐聚一堂,共商文明发展之道,共话合作共赢大计,共绘人类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倡议正深刻改变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国城市应抓住机遇、积极响应,谋划推动城市“走出去”,提升城市“软实力”。
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往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首先是通过广泛的语言教育来实现的。
第一,强调两种文化的共性,营造求同存异的文化交流氛围。中华文化和以伊斯兰文化为主体的阿拉伯文化同属东方文化体系,历史上中国的穆斯林学者就提出了“伊儒相通”的理论,为两种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可能性。
显示 14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