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通沪铁路赵甸至黄渡段正式试运营,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地区正式接入长三角铁路网。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正式印发,长三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持续推动《纲要》的各项工作加快落地。
近期,全国各省市区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长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一季度GDP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不过,按照中央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三省一市正在抓紧施工,通过更紧密的协同、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释放一体化的红利,保持经济“主引擎”全速运转。
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一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新基建”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方面创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确保“该减的减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该缓的缓到位”,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广东省累计实现减税降费693亿元;1-4月,全省共为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790.4亿元。
备受关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将发挥什么作用?记者采访了专家和出席全国两会的多位代表委员。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智能充电桩……今年5月,一场特别的云签约活动在广州举行。当天,华为、百度、京东、香港新华等全国各领域300多家企业云聚广州,吹响了粤港澳大湾区“新基建”的“冲锋号”。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安徽合肥蜀山区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
记者7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获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2020年,“新基建”成为中国经济热词,相关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在华外企普遍表示,“新基建”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也将为在华外企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站在新基建政策红利的“风口”,贵州提出“像推动交通大突破一样推动新基建大突破”,围绕区块链、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正在加紧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项目,在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道路上破浪前行。
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创新投资建设模式”“以应用为导向”等一系列要求,释放了加快“新基建”的信号,为“新基建”的推进指明方向。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举行4月份新闻发布会,会上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以及创新基础设施3个方面的内容。编导:路丽莎 监制:周羿翔 孟思涵 中国财富网出品
疫情下异军突起的在线新经济如何转化为长久的经济发展动能?上海最新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将通过更包容的监管、更开放的场景、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创新的生态,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日前,重庆22个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涵盖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总投资815亿元。这是重庆尝到新基建释放出的新动能“甜头”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精准发力。
近段时间以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融合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车联网被业界普遍看好。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3月31日表示,为更好地实现5G“新基建”发展,三大运营商及相关企业今年计划投资总额约500亿元,其中,广东电信、广东移动、广东联通三大基础运营企业投资总额将超过400亿元。
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3月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山东印发《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新基建和传统基建数字化升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2年底,山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业内专家预计,3月份以后我国利用外资情况可能趋于稳定,新基建、医疗卫生、在线业务等或成为吸引外资的新领域。建议通过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加大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推进力度等多举措,努力实现今年稳外资目标任务。
显示 57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