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门户”计划及其提议的合作是否能够达到目的还有待观察,因为该项目正面临着可能与其目标背道而驰的挥之不去的问题。
要在欧盟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长期平等伙伴关系,必须重建信任,应对结构性全球挑战,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当前需求和优先事项。
如果欧盟真的想保持其作为全球参与者的影响力,而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参与者,就必须重新思考与“全球南方国家”打交道的传统方式,并学会如何自主地驾驭一个不可预测且往往难以驾驭的多极世界。
欧洲议会11日通过了《芯片法案》。法案要求,到2030年欧盟芯片产量占全球的份额应从目前的10%提高至20%,满足自身和世界市场需求。
气候政策制定者应该优先考虑进一步发展治理架构,加强政策工具,并为可能成为欧盟气候政策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争取公众支持。
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第62次首脑会议日前在阿根廷北部伊瓜苏港闭幕。
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第62次首脑会议4日在阿根廷北部伊瓜苏港举办。
在不稳定的全球环境中,经济安全应该是欧洲需要实现的关键转变之一。实现经济安全需要长期努力来改变政策制定和欧盟合作的水平。
考虑到欧盟的借款规模,以及这些计划启动时没有预料到利率会上升,研究欧盟债务成本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极端天气事件已经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它们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频繁。然而,单靠欧盟的行动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15日表示,西班牙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将积极促进战略产业发展和贸易关系多元化,使欧盟摆脱在能源、健康、数字技术和食品等关键领域过度依赖第三方国家的局面。
认为数字经济是由美国公司创造并为美国公司服务并不奇怪。根据最常见的说法,数字经济的列车很久以前就离开了,只留下了欧洲。这种悲观的叙述确实对政策产生了影响。
欧盟委员会5日发表声明说,为继续保护欧盟成员国的农产品市场,将当天到期的乌克兰四种农产品限制措施延长至9月15日。
据乌克兰农业政策与粮食部官网5月31日发布的消息,乌农业政策与粮食部长索利斯基日前表示,今年乌克兰粮食和油料出口量预计为4600万吨,比去年减少三分之一,其中粮食出口量将减少40%。
机构改革重新提上了欧盟的议程,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以及德国和法国等成员国都支持改变欧盟的运作方式。尽管修改欧盟条约并非没有政治风险,而且成员国之间仍未就此达成共识,但这种改革势头在近期不太可能减弱。
欧盟委员会15日发布2023年春季经济展望报告说,受能源价格下降、供应瓶颈好转以及强劲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影响,该委员会决定上调今明两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
欧盟虽然声称不谋求与中国“脱钩”,只是为防患未然而“去风险化”,但近来,欧盟不断出台贸易政策工具,利用其在技术、规范上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对华设限,欲在供应链问题上“去中国化”。
欧洲多国迫于压力在关键技术、高科技企业和科技合作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虽然美国将“国家安全”与“停止或减慢中国关键技术的发展”捆绑植入西方政治逻辑,但欧洲国家不满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寻求霸权地位,加之中欧经贸合作利益丰厚,其寻求科技领域“战略自主”的意愿也在加强。
欧盟中国商会与北京大学9日在布鲁塞尔联合举办聚焦“新形势下中欧经贸关系”研讨会,来自中国和欧盟政界、商界、学界的60余名与会代表呼吁中欧加强合作,共商全球治理。
当地时间4月25日,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这意味着,继4月18日获欧洲议会通过后,“碳关税”完成立法程序的最后一步,将在欧盟公报刊登后正式生效。欧盟将成为全球首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欧盟“碳关税”的实施,其影响不仅在被纳入征收范围的行业,更波及与此相关的产业链。
显示 2239 条中的 81 到 10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