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对欧洲市场展开攻势,希望在欧洲这个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进行推广。
丰田汽车公司4日宣布,拟于2026年上市的电动汽车(EV)将采用新的行业技术“一体化压铸技术”。届时,丰田将采用不使用传送带的自行组装方式,可把生产工序和工厂投资减少二分之一。
“对中国本土品牌超出预想的发展产生了危机感,”时隔3年半于今年春天再次前往中国的日产汽车公司社长内田诚说,“首先,行驶、转弯、刹车的基本性能大幅提高。方向盘很灵活,转弯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轻飘飘的。”他表示,“一说到中国车就觉得不过如此”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用了。
在向电动汽车过渡方面,英国落后于欧洲竞争对手。
今年4月,作为电动汽车激励计划的一部分,印尼推出一项免税政策,目标是加快电动汽车产业上下游的经济转型和投资,更远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中国对电池研发的投入将促进欧洲的电动汽车发展。
海南正引领通往“全电动化未来”之路。
本文讨论美国密歇根州汽车工业从内燃机汽车制造转向电动汽车制造对就业影响,并强调了密歇根州抓住电气化带来机遇的重要性。
瑞典寻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包含电网的道路和街道的国家,为在道路和街道上行驶的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中国在电动汽车供应链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全球逾四分之三的电池产能在中国。
今年一季度,比亚迪超越大众,成为中国市场最畅销的乘用车品牌。
中国车企正在加速抵达欧洲,它们的销售额开始变得可观。
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中国公司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大厅里挤满了参观者,中国已经成为外国汽车品牌“通向未来之路”。
2003年特斯拉的诞生,拉开了电动车革命的序幕。这反过来又加快了道路交通脱碳的努力,推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新车销量的比例从十年前的 0.2% 上升到 2022 年的 13%。这种激增趋势将继续下去。
在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国汽车市场,电动汽车竞争日益激烈。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和特斯拉等欧美企业展开竞争,出现了降价两成的动向。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正在加速走向电动化的未来——这让全球老牌汽车厂商落入慢车道。
各国汽车制造商计划在上海车展期间发布超过12种新型电动SUV、轿车和“肌肉车”,这是4年来它们首次在中国市场进行全面销售活动。中国已成为开发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其他相关技术的中心。
充足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可用性是电动汽车普及关键前提。印度各邦政府正在提供财政激励措施,鼓励为电动汽车建立公共充电器,印度中央政府则主张在城市电网中扩大充电站密度,以缓解里程焦虑。
洲城市交通通常成本高昂,设备简陋,无法满足人口需求。低效和不可持续交通网络导致生产率增长下降,并可能对城市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总部于布鲁塞尔的非政府组织T&E指出,欧洲三分之二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计划可能被取消或推迟。“欧盟被美中对立的火花溅到。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输家。”
显示 402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