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根据宝马集团与华晨集团最新达成的一项长期框架性协议,双方确定在沈阳合资的华晨宝马继续扩大投资和生产。2020年宝马品牌核心产品系列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将在沈阳投产。这款车不仅面向中国消费者销售,还将出口到全球市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7月9日报道,欧亚经济委员会工业委员苏博京在出席首届欧亚经济联盟部长级理事会期间对媒体表示,理事会会议对超国家企业发展的几种方案进行了讨论,其中涉及农机、汽车制造、轻工业等重点产业,还包括各方感兴趣的无人驾驶系统、康复设备生产等领域。
哈通社努尔苏丹7月10日电,哈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部副部长叶尔让诺夫当天表示,哈正密切跟踪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全球趋势。
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年底拥有5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到2030年使这一数字增加到8000万辆以上。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 中国有可能成功实现其雄心勃勃的电动汽车目标吗?2. 与继续使用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部署是否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欧盟统计局5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欧盟成员国注册了2.62亿辆汽车,其中约有200万(0.8%)为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
瑞典《今日新闻报》 5月3日报道,1-4月瑞典新增电动汽车登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71%。可充电汽车占所有新注册汽车的12.4%,而去年这一比例为6.7%。
ABB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三亚站比赛将于23日举行,10日香港站在维多利亚港畔的赛道上演一场紧张刺激的街道赛车战,远景维珍车队的英国车手伯德最终夺冠。
以色列交通部新闻发言人阿夫纳·奥瓦迪亚19日说,以色列即将推出一项计划以增加电动汽车进口量。根据该计划,以色列每家汽车进口商每年最多可进口400辆电动汽车。并且,以色列还将放宽进口电动汽车的标准。
第89届日内瓦车展5日正式对媒体开放,来自全球40多家车企的近百款全球和欧洲首发车型在展会上亮相,电动化趋势似乎已成为众多车企对行业未来的共识。
记者14日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春节期间,该公司经营范围的26省份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量1509.9万千瓦时,较2018年春节同期增长154%。充电量较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
随着少量电动汽车在巴勒斯坦的出现,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及其毗邻城市比拉率先建设了电动汽车充电站,成为巴勒斯坦推广电动汽车促环保的“先锋”。
据智利国家汽车协会(ANAC)统计,截至11月,今年智利市场共销售40万辆轻型和中型汽车,同比增长66%,其中电动汽车181辆,尽管占比很小,但较去年同期增长71%,创历史新高,各品牌具体销量为现代(52),奔驰(34),日产(25),宝马(24),雪铁龙(14),沃尔沃(13),三菱(10),标致(6)和雷诺(3)。
乌克兰独立新闻社11月7日援引乌克兰汽车生产协会消息,2018年1-10月乌克兰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4214台,同比增长89%。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17日宣布,计划到2022年底生产1000万辆电动汽车,加快集团转型步伐。当天,大众电动出行业务主管吴博锐(英文名托马斯·乌尔布里希)在德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说,1000万辆只是大众电动汽车生产浪潮“第一波”。
中国正通过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来重塑汽车投资模式。当然,其它国家和企业也不会甘为人后,窗口不会长时间保持开放。中国模式表明,汽车制造商将遵循政府发出的政策信号并相应调整其投资计划。随着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的清晰,其它国家将加大努力,投入到电动汽车发展中,以确保其不会落后。
印度中央政府建议联邦电力部与印度国家研究院和邦政府协商,在全国范围内搭建一个小型充电设施框架,旨在鼓励民众使用电动汽车,创造足够大的需求,以吸引其他投资者建设充电站,从而在不久的将来创造一个更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无论是投资于传统内燃机、混合动力或更新的全电动系统,各方都要理解制定更具经济效益的政策的范围,以避免错误地估计新汽车技术进入的障碍。
可以通过两个方案实现让吉尔吉斯共和国成为中亚电动车中心的目标:1.有针对性的财政激励措施可以降低电动车购买成本;2.该国企业可以在转换或改装拥有电动引擎的旧汽车方面进行投资。这是创建当地电动车市场的最佳方式。
国际能源署(IEA)在一份最新报告中预计,随着各国积极推行鼓励电动汽车的政策,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到全球新车销售的30%,届时各国政府将面临总计达920亿美元的燃油税缺口。在此前提下,每天近480万桶汽油和柴油将被电力取代,不过这只占当前全球石油需求的5%,这意味着化石燃料在未来数年内仍将保持其作为全球运输燃料的地位。
本文通过研究更有针对性的方案的可行性,对降低插电汽车当前补贴成本的范围进行了评估。本文还衡量了汽车产品变化的影响,尤其是电池车(BEV)的行驶范围对固定补贴计划的潜在成本影响。
显示 402 条中的 361 到 38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