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支付便利性系列举措的深入实施,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大幅提高。
上海证券报推出“支付新游记”系列报道,带“歪果仁”实地体验深圳、上海、大连、成都四地支付,感受我国支付便利化行动的成效。
近段时间,随着支付产业各方积极推广“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交易倍增,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有了更深的体验。
由澳大利亚中国总商会金融业委员会主办的“便利在华支付 畅通中澳往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6月5日在悉尼成功举行。
瑞士央行瑞士国家银行23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移动支付应用程序(APP)和无现金社会的预测越来越多,瑞士民众仍然更喜欢使用纸币和硬币。
老挝商业银行老挝外贸银行日前推出一款新移动支付软件,为赴老挝旅游的外国游客提供支付便利。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28日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持续推进外卡受理、移动支付、现金使用、账户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境外来华人士的支付便利化水平。
随着银联国际与柬埔寨央行签署合作备忘录,银联与境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二维码支付网络互联互通再提速。至此,已有斯里兰卡、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五国本地二维码网络与银联的双向开放项目“落子”。
台湾民众支付习惯逐渐改变,使用移动支付付款比例已越来越高。
得益于金融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来自移动货币和移动银行方面的发展和创新,肯尼亚正规金融服务覆盖率从2019年的82.9%上升到2021年的83.7%。
十多年来,非洲大陆一直走在全球移动支付的前沿。新冠疫情下,移动支付发展更是迅猛。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非洲移动支付月活账户超1.6亿个,较上一年增长18%。
一场数字革命正在非洲悄然展开,众多电子钱包在非洲大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转账,其中一些电子钱包由中国技术提供助力。
随着中国移动支付技术“出海”,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移动支付和数字生活方式已普及开来。专家认为,支付宝“走出去”的核心在于原创技术和核心能力的输出,与当地企业合作,输出自身技术,共同打造当地的钱包品牌,成为中国连接当地、实现“民心相通”的数字化普惠金融体系。
通过“技术输出+合作伙伴”模式,支付宝已经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落地了属于当地人自己的“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在全球服务的人数已经超过10亿。
作为经济金融的积极参与者,中国银联坚持守正创新,发展、建设新时代的转接清算网络,以高质量的支付清算服务,畅通经济社会资金动脉。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近日介绍,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拓展到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4地取消了白名单限制,并吸收兴业银行作为新的指定运营机构。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日前发布了《中国支付产业年报2022》,介绍2021年我国支付产业发展概况。
肯尼亚中央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肯尼亚移动支付代理网点处理的现金交易金额达5.65万亿肯先令(约合500.0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据肯尼亚媒体报道,这一增速为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给新加坡这个“现金社会”的支付生态带来了改变,刺激移动支付在当地加速推广。
世界银行27日发布的《津巴布韦数字经济评估报告》显示,津巴布韦在移动支付领域覆盖率约53%,位居非洲大陆前列。
显示 80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