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农业贸易中的保护可以减少贫困和改善营养。然而,其他国家使用价格隔绝政策的趋势在世界市场上造成严重的集体行动问题。特别保障措施的提议亦将加剧这些问题。
德国发展研究所专家Heiner Janus和Sarah Holzapfel在《农业应用结果导向方法的潜力》一文中表示,在农业部门加大有效的公共和私人投资十分必要,以便更好地应对在2030年前实现粮食安全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结果导向方法的潜力。与传统援助模式相比,这种将支付与预定义的结果关联起来的创新融资工具具有多个潜在优势。
最近几十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这也让中国的仓储能力、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的储存、运输、分销体系日渐成熟、高效,中国发生在前端的食物浪费因此大大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国发生在后端的浪费越来越多。这些都让中国的食物浪费特点与发达国家趋同。
虽然粮食生产在中国分布仍很不均衡,但粮食安全的所有组成部分---生产、利用、获取和稳定性都已提高。然而,中国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19%,但其只有7%的可耕土地和淡水资源,且两者都在减少,可持续发展问题仍然存在。对全球粮食安全来说,中国的粮食政策、需求和总体轨迹仍将至关重要,这一点很明确。
确保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粮食安全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建议采用可持续的农作方法,加强对城市粮食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视,提供民生保障,并实行针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长期救济措施。
显示 247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