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与贫困和粮食不安全有关。2018版《全球营养报告》指出,营养不良影响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且发生率奇高,它已经成为一个每年耗费3.5万亿美元的问题。印度应扩大营养计划并履行其承诺,这将有助于印度确保其子女的未来,从人口红利中获益,并保持强劲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作者在文中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之一。联合国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减少粮食供应中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增加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危险——全球近四分之一的野生粮食品种正在消亡。目前,东南亚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缓解粮食安全威胁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尖端技术。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断创新突破,在全球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不仅让中国人端稳了饭碗,也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粮食安全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议题之一。欧洲可以通过促进中东和北非地区与欧洲的贸易、增加对中东和北非地区粮食和水安全的投资以及加强政策机构,以最有效的方式管理每一滴水来发挥关键作用。
2015年,美国粮食缺口仍高得令人难以置信。2015年,1300多万儿童生活在食物不足的家庭。更令人不安的是,2015年,600多万儿童自己缺乏食物,另有50多万儿童有一个或多个阶段食物摄入量减少、正常饮食模式被打乱。这数百万儿童在各州分布不均。
大型食品净进口商和大型食品净出口商拥有共同和互补的食品贸易利益。他们需要稳定的和组织良好的全球食品链和市场。世贸组织有机会利用专门解决农业问题的多边协议,作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促进全球粮食安全的基石。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肯尼亚代表加布里埃尔·如加勒马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在刚刚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这对非洲发展非常重要。
第17届粮食奖获得者,非洲开发银行主席Akinwumi Adesina认为,非洲不需要粮食援助,而是有效的投资,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投资来实现粮食安全。
印度自身在粮食安全方面的经验与挑战应成为印度与非洲发展合作的中心支柱。提高非洲农业生产力或获取粮食的便利性是印度-非洲论坛峰会的一项重要承诺,但目前没有协调一致的战略。
本文概述了东盟粮食安全保障储备协定(AFSR)、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APTERR)协议的制度历史,并讨论了它们的主要特征、约束力和争端解决机制。
大湄公河次区域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解决健康、安全和环境问题也非常重要。该战略和行动计划将加强对粮食安全的承诺,增加小型生产者的市场准入,并确保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包容性食品安全。
2017年,马拉维启动了国家森林景观恢复策略,其关键目标就是通过实施农业技术,改善粮食安全。这种做法通过农民管理大自然再生计划和农林业等气候智能型农业活动提高退化且低产的田地的森林覆盖率。作者表示,重点关注有粮食不安全风险的地区,可以增加作物供应,改善营养状况并缓解对人道主义援助的长期依赖。
对于油价的任何冲击,农产品价格都会有积极的响应。随着对生物燃料需求的增加(尤其在发达国家),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威胁粮食安全(尤其是脆弱国家)的情况。
新加坡此前成功发展了诸如石油化工、水和生物医药服务等行业的集群,提高了这些行业的生产力增长和产能。除了实现的生产力增长和产能扩张外,城市食品集群也将努力为新加坡更高水平的粮食自给率与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粮农组织当天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欧洲及中亚国家在减少食物不足发生率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但该区域仍有大约1430万男女得不到所需的食物,而且营养不良问题日趋严峻。
忽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将日益对人类生活、经济繁荣、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本文研究了气候变化、水安全及粮食安全之间的联系,突出了国际和平与稳定面临的威胁。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何以引发政治不稳以及冲突期间,水和粮食如何被用作招募手段和战争武器。
目前,亚洲占据了世界大米生产和消费的90%。开发更多用于大米生产的农业技术,高效利用水和能源是应对这种联合挑战的关键切入点。然而,亚洲公共部门对农业开发的投资正逐渐减少。为此,需要应用传统和创新并举的激励措施来鼓励私营部门投资。
亚洲营养不良的人口约占全球营养不良人口的65%,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存在粮食不安全的状况,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加以应对。本文包含对孟加拉国、中国、印尼、以色列、日本、朝鲜、韩国、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的研究。这些国家有相似之处,但在制度环境、自然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差异。
尽管全球人口和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全世界仍有8亿人受饥饿问题困扰。食品供需矛盾的关键限制因素之一是国际贸易障碍。为了进一步推进贸易谈判,贸易谈判方——无论是在世贸组织内、双边还是区域性平台——都可借鉴东盟—中国自贸协定的经验。
今年3月,南苏丹爆发饥荒。几乎在同一时间,联合国宣布尼日利亚、索马里和也门濒临被长期干旱击垮,约2000万人面临饥饿风险。也门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之一,而中国与南苏丹和尼日利亚有密切的经济往来。中国作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投资国能够帮助解决导致因援助而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当权人士对粮食的侵占。
显示 247 条中的 221 到 24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