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是保障东南亚粮食安全的关键,因为该地区占全球海产品产量的近四分之一。然而,商业化的水产养殖往往导致水生生态系统退化。恢复性水产养殖,特别是通过养殖海藻和贝类,会促进水产养殖,同时对海洋和河口生态系统产生复原作用。
科学家警告,除非世界各地的众多机构团结起来找到应对感染的新办法,否则,农作物真菌病将对全球粮食供应造成“毁灭性”影响。
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曾写道:“战争是发展的倒退。”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贫困和饥饿,这一理论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冲突中都得到了验证。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应对饥荒,同时进一步推动向更可持续的农业和粮食系统转型,有必要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变革。
东南亚国家需要投资于本地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各国政府可以向本地肥料生产商提供补贴和激励措施。一旦本地化解决方案有了市场,包括卫生经营商在内的更多企业可能会投资于养分回收解决方案,不仅促进肥料和粮食安全,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自由贸易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最佳途径。但政治力量往往使这一原则无法得到遵守,特别是在粮食安全面临最大风险的市场动荡时期。
近期,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扎实推进小麦、油菜等在地农作物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组织近200家农资门店储备各类种子2000余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今年以来,宿州市埇桥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落实五项措施,全力保障辖区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中亚地区需要大量投融资资金,发展产量更高、抗灾能力更强和更可持续的农业。此外,区域合作也有助于加强粮食安全。中亚作为亚洲最内陆的地区之一,各国政府之间加强协作有助于实现气候适应型及可持续粮食生产,也会拉动贸易,填平粮食供应缺口。
目前,安徽省濉溪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74.49万亩,占全县189.88万亩基本农田的91.89%,稳定保障125万吨以上粮食产能。
本文探讨了气候变化、暴力冲突、疫情和生活成本危机是如何共同推动粮食不安全水平迅速上升的。这些驱动因素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以及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内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重点研究了这些驱动因素是如何在非洲大陆发挥作用的。
非洲粮食系统必须增强抵御能力,并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健康和负担得起的食物。
针对冬季低温干燥、事故易发的特点,安徽蚌埠市固镇县发改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县粮食生产流通持续健康稳定。
过去几年,大流行病和地缘政治因素引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南方国家”的低收入国家和社区。这场危机导致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各国转向自力更生或寻找其他粮食来源;二是出现新供给线。适用于粮食安全的情况也适用于能源安全。
杂交水稻技术创造了中国粮食主权的奇迹。
气候变化令粮食和水安全情况变差。气温升高幅度超过1.5℃将改变陆地生态系统,改变气候带,进而影响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力。海洋比陆地吸收更多的热量,变暖将影响渔业和水产养殖的生产力。再加上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和海平面上升,这将加剧获取粮食方面的不平等,加剧贫困。
本文旨在探讨非洲对美国至关重要的一些关键原因,以及美国参与该地区事务的战略机遇。
202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为1552.6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3%,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
面对整年挑战,中国农业取得大丰收,为稳定全球粮食价格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球粮食系统的脆弱性已经暴露出来,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粮食和农业的韧性和可持续性的担忧。非洲有能力成为全球粮仓。
显示 247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