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在全球的能源投资受到越来越多审查,中国政府宣布一系列多边倡议,旨在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一份绿色倡议。其中,“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最具希望,但它们也面临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风险。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生态环境科学专业委员会近日在北京举办首期高质量绿色发展座谈会,共同探索生态、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新模式,助力中国高质量绿色发展。
12月24日,2019中国铝板带箔产业创新与绿色发展技术研讨会在濉溪经济开发区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章吉林,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靳海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开发区协会会长吴贻敬出席研讨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戴启远,副市长高维民,市政府秘书长梁龙义出席研讨会。
陕鼓动力与俄罗斯北方钢铁集团于12月27日签订5580m3高炉煤气余热余压能量回收透平发电装置项目合同,正式成为欧洲最大冶金高炉能量回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9年以来,内蒙古达拉特经济开发区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园区现有主导产业为依托,立足区域及资源、电价等比较优势,通过专题招商相结合、特派招商员与委托招商等招商方式,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达拉特经济开发区不断推进创新转型发展进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绿色发展为主色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
2019年12月3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会议暨年度专题伙伴关系协调会、“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2019年圆桌会在深圳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合会秘书长赵英民出席。
2007年3月,安国建立了现代中药工业园区,吸引了同仁堂、天士力等多家上市企业进驻。2015年起,安国市委市政府开始在园区推行“煤改电”改革,国网安国市供电公司帮助他们寻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近年来,内蒙古达拉特经济开发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主动融入鄂尔多斯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战略,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同时,围绕工业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化工、新型建材、新材料、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社会化服务“一大”支持产业。
近年来,古丝绸之路上的张掖市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转换经济动能,一边“东张”,从我国东部地区大力引进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一边“西望”,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掘出口市场。
在近日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赴内蒙古达拉特经济开发区调研指导工作时,强调指出工业园区要高度重视与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统筹推进园区发展各项工作,加快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近日,重庆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韬到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进行调研。
记者10月30日从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其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
近年来,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科技研发应用水平,聚力打造集中集约集聚、节能安全环保、循环创新高效的工业产业生态圈,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
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认真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在促进开发区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上谋实策、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力推开发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新突破。
中国石化北京石油17日举办“奉献清洁能源践行绿色发展”绿色企业创建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石油发布了《201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这是中国石化北京石油成立近70年来首次向社会和公众发布白皮书。
在重庆万州区长江岸边矗立18年的三阳化工有限公司,一个个化学反应釜被拆解,一台台废旧设备被运走……为保护长江母亲河,它将告别历史舞台,变身为公共绿地和物流园区。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支撑,中国和东盟在这一领域合作空间巨大。”在17日开启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2019)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檀庆瑞说。
9月9日,2019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开幕。本届峰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以“有机农业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将于9月7日至8日举办。
显示 307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