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西侧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宛国就位于这里。今年,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位于该盆地的蒙扎铁佩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中国-埃及文物数字化调查与研究项目近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以南的塞加拉考古基地正式启动。
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工作,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苏尔汉河州乌尊区契纳尔村,一处贵霜帝国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契纳尔特佩遗址真容初现,将填补该时期这一区域历史的空白。
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丝绸之路是经济交流之路,也是文明互鉴之路。它让异域珍品纷至沓来,也使中国瑰宝走向世界。
“万年上山:稻作之源·启明之光”上山文化考古特展近日在埃及亚历山大皇家珍宝馆开幕。上山文化是中国最早的稻作文化,被誉为“远古中华第一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11月29日上午,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暨石峁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举行,标志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遗址的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
握手拥抱,李新伟和拉莫斯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久别重逢。穿过满是青苔的灰色石墙,仿佛做客千年前在此的玛雅人家。
在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西北部的密林中,隐藏着一片玛雅文明遗址——科潘古城。
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南海Ⅰ号”静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之中,迎接四方游客。记者从博物馆了解到,当前,“南海Ⅰ号”已经处于考古发掘最后阶段,接下来,船体将转向全面保护阶段,考古工作也将转向后期整理。
带大家探寻丝绸之路“青海道”到底存着什么宝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阳关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海关”。
2000多年前,汉王朝为联合月氏抗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
几十年来,中国的考古学家们一直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进行发掘工作,现在则分散到世界各地,试图挖掘出中华文明与世界历史关键节点之间的联系。
8月23日,应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旅游与文化遗产部文化遗产署邀请,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了乌文化遗产署。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28日介绍,当地对外考古合作持续推进,陕西省内考古机构、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40余次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
201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被盗的“2018血渭一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近三年的发掘,这座大墓已经出土了各类文物1000余件。最近,考古人员又获得了重要发现。
安徽省7个2020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总发掘面积6160平方米。安徽省繁昌县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字洞遗址、繁昌窑遗址位列其中。
世界文化遗产点甘肃锁阳城日前首次启动系统考古发掘。锁阳城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是古丝绸之路上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池,201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
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该所今年对位于长春市农安县永安乡的五台山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灰坑、房址等各类遗迹50余处,出土各类陶器、玉石器、骨角器500余件,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一地区的史前生产生活。
显示 2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