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电力部门重组以来有组织的电力市场持续存在缺陷,美国电力部门脱碳进程有减缓的危险。这些缺陷,以及日益间歇性和分散的资源组合所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如何设计和运行脱碳电力市场的基本问题。
人们对氢作为能源载体寄予厚望:未来,这种气候中性分子将在一些领域取代化石燃料。德国公司在为未来氢经济生产关键零部件方面处于非常有利地位。此外,将能源进口转向气候中性能源将使德国减少对单个供应商的依赖。
近日,阿布扎比清洁能源公司马斯达尔宣布将在阿布扎比开发一个“绿氢”示范项目,重点研发氢燃料电池以及氢燃料在航空业的应用。
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18日发布题为《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部门路线图》的报告说,到2050年全球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一个重要且艰巨的目标,需要前所未有的能源转型。该机构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切实行动以实现该目标。
多年来,在全球气候辩论中,即使没有缺席,俄罗斯也一直是一个安静的国家。作为全球主要矿物燃料供应国之一,俄罗斯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设定净零排放目标并制定脱碳战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都面临着新的经济风险。
近年来,丹麦稳步成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领导者和榜样。自2010年以来,丹麦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速度超过欧盟平均水平。考虑到丹麦曾经是一个重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同时也是一个严重依赖煤炭发电的国家,这种转变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巴基斯坦需要通过摆脱化石燃料为全球气候议程做贡献。不难看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共同愿望。本文探讨了与未来煤炭投资相关的风险,以及中国在帮助巴基斯坦实现其根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能源部门目标方面将发挥的重要作用。
世界经济论坛21日发布报告表示,未来十年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阶段,各国须将能源转型纳入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过程中,确保转型进程不会出现倒退。
2020年或许是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决定性时期。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一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全球经济按下了重置键。自疫情暴发以来,越来越多国家、城市和企业宣布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中国、欧盟和美国贡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约40%,消耗了世界近一半的能源。因此,这三方做出的气候决定对世界气候和能源安全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已失去动力,但2021年可能标志着全球气候危机应对方法将发生转变,各国或更加同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
印度正处于能源转型风暴中心。需要在实施多电力部门改革的同时,让数亿人获得能源,并且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能源技术创新,以及能源生产和交付商业模式和经济快速变化的时代。
目前,日本主要通过进口化石燃料来满足能源需求,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进口国之一。能源部门对日本的稳定和发展十分关键。安倍虽然为日本提供了亟需的政治稳定和连续性,但他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方面的领导力并不充足。因此,菅义伟领导的新内阁必须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最近一段时间,碳达峰、碳中和“刷屏”。3月18日,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首次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一天之后,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又主持召开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工作研讨会,组织相关部门积极编制碳达峰方案。
俄PROFILE网站3月9日刊文指出,能源转型必将造成俄财政收入下降、经济增速放缓,俄对此已做好准备,将重点发展氢能源。
欧洲绿色协议具有重大地缘政治影响,其中一些可能会对欧盟伙伴产生不利影响。这些地缘政治影响将影响欧盟与邻国重要国家(如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以及与美国、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等全球参与者的关系。欧盟应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合作,促进其经济多样化。
随着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先后宣布碳中和计划,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油气行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日前出席2021年剑桥能源周会议的业内人士预计,能源转型将对全球油气行业带来多重影响。
近期,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先后宣布碳中和计划,推进能源转型升级。日前出席第39届“剑桥能源周”会议的业内专家表示,能源转型将加大传统能源需求面临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一段时间油气行业投资流向出现变化。
第39届“剑桥能源周”会议3月1日至5日在线上举行。与会人士认为,新冠疫情给能源界带来挑战,也为能源转型升级创造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情况广受国际社会关注。
日前,能源行业研究机构雷斯塔能源发布报告称,2020年,全球油服行业的业绩已跌至近16年来的新低,油服企业去年达成的合同总价值同比下跌幅度高达30%以上。在全球经济活动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能源业普遍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油服行业回暖仍需一定时日。
显示 267 条中的 181 到 20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