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苏格兰政府欧盟谈判部部长迈克尔·拉塞尔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英国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这让在公投中选择“留欧”的苏格兰进入一段“波动与不安全时期”,苏格兰正在驶入“未知水域”,苏格兰与英国政府的关系也变得更复杂。
英国首相20日在会见商界代表时承诺,不会让商界面临脱欧断崖的情况,将寻求一个过渡协议,以便在英国于2019年3月正式离开欧盟之后,熨平脱欧进程可能造成的商业波动。
经过四天闭门会谈,英国与欧盟第二轮“脱欧”谈判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落下帷幕。由于双方互不相让,谈判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英国与欧盟关于英国“脱欧”的第二轮谈判20日在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结束。双方在“脱欧费”“海外公民权利监管”等关键议题上并未达成一致意见。
英国广告从业者协会于本周三发布了一则广告行情报告。报告显示,尽管在“脱欧”的道路上英国经济存在不稳定性,英国公司还是增加了第二季度营销预算。英国广告从业者协会广告行情报告显示,在其调查的样本公司中,28%的公司曾对2017-2018第二季度的营销预算进行了上浮调整,而相比之下,大约15%的公司则进行了预算下调。
“休兵”近一个月后,第二轮英国“脱欧”谈判17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开启。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脱欧”谈判进入“攻坚期”,双方围绕核心议题的争论将逐渐升温,在多方面因素的掣肘下,谈判难度也将急剧增加。随着最后期限日益临近,留给双方讨价还价的时间已然不多。
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16日说,大多数内阁大臣确信,英国“脱欧”应有过渡安排,这样才能将“脱欧”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哈蒙德在去年的“脱欧”公投中选择了“留欧”,力主“软脱欧”,倾向于优先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而非打击非法移民。哈蒙德此前多次表示,英国应与欧盟达成过渡协议,以尽可能降低“脱欧”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商业活动的影响。
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OBR)13日发布了《财政风险报告》,报告指出,相对于脱欧需要支付的一次性财政补偿,与欧盟和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协定对于英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乃至财政健康更为重要。
英国中国商会会长、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行长孙煜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面临“脱欧”,中英关系对英国来说显得更加重要,英国当地对中资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中资企业应在妥善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同时把握好其中的潜在机遇。
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执政党苏格兰民族党领袖斯特金27日表示,将重新安排苏格兰第二次独立公投时间表,不会在英国“脱欧”进程完成前寻求独立公投。
据外媒报道,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日前对“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表示担忧,认为这一不确定性正阻碍企业投资英国。
欧盟峰会23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落下帷幕。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出席峰会并就“脱欧”问题提出英方主张,却遭欧盟方面冷遇。“脱欧”谈判议题未取得实质进展,反而更加突显谈判之路的艰难与复杂。
为期两天的欧盟峰会23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落下帷幕,会议在反恐等方面达成诸多一致,但在英国“脱欧”和应对难民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21日在议会上院宣读新政府未来施政与立法计划时说,将确保英国顺利有序“脱欧”,保持稳定。伊丽莎白二世当日出席英国新一届议会开幕仪式。按照传统,英女王会在每届议会的开幕仪式上发表演讲,宣读政府未来施政与立法计划。
欧盟和英国19日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启动“脱欧”谈判。欧盟英国“脱欧”事务首席谈判官米歇尔·巴尼耶和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戴维斯在首场谈判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都对谈判气氛不吝溢美之词。
欧盟英国“脱欧”首席谈判官米歇尔·巴尼耶19日说,欧盟和英国有可能达成“公平”的“脱欧”协议。欧盟和英国19日在布鲁塞尔启动“脱欧”谈判。巴尼耶在首场谈判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当天的会谈“重要、坦诚、有益”。他说,对欧盟和英国来说,达成公平的协议是可能的,“而且要比达不成协议好得多”。
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斯19日在布鲁塞尔开始与欧盟进行退欧谈判。谈判将确定英国退出欧盟的条件,并决定未来几代英国人与欧洲大陆的关系。
英国本月19日将开始与欧盟进行“脱欧”谈判。英国制造业团体英国工程雇主联合会13日呼吁,英国政府应重新考虑其“脱欧”谈判策略。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4月宣布提前举行议会选举,但她不仅没能如愿争取到更多民意支持,反倒令保守党丢掉议会下院的多数优势。12日,她在保守党议员的内部会议上认错、道歉,寻求谅解。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10日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时表示,英方将如期在本月19日开始与欧盟的“脱欧”谈判。特雷莎·梅在电话中告诉默克尔,针对如何对待生活在英国的欧盟公民与生活在欧盟的英国公民一事,英方将尽早寻求与欧盟达成一份互惠协议。默克尔则在电话中祝贺特雷莎·梅连任首相。
显示 287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