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汽车生产商协会当地时间6日公布的统计显示,因受芯片短缺影响,巴西今年汽车产量大幅下滑,尽管11月实现环比增长,但是同去年相比依然呈现萎缩态势。
受全球芯片短缺和运输能力的制约,印度9、10月份的汽车制造和销售,与去年同比大幅下降。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情况或将持续至明年年中。为突破这一瓶颈,并实现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印度正试图在芯片产业内进行积极布局。
总部位于上海的闻泰科技近日宣布,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已与英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Newport Wafer Fab (新港半导体)签署收购协议。通过此次收购,可助力安世半导体实现增长目标,进一步提高全球产能。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电子特气领域取得新进展,有望打破芯片制造用气被“卡脖子”的现状。湖南凯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国正在采取双轨并行的方法,在开发前沿模型的同时,努力在各行业推广人工智能技术。
美国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于中国,但人工智能只有被合理地广泛应用,才能发挥出更大价值。
美国2022年实施的芯片出口管制对中国科技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
中国加快构建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等供应链。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迎来发展黄金期。
美国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日前披露的信息显示,该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减持近九成芯片制造商台积电股票。
日本技术公司高管认为,北京有能力挺过美国的芯片制裁。
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12日表示,2022年12月12日,中国将美国对华芯片等产品的出口管制措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日本已经亮剑,决意恢复在半导体产业的主导地位。而参与这场斗争的日本企业各方面都非常可观,日本芯片“梦之队”由丰田、索尼、NTT、软银、NEC等八家企业参与。这些企业都在各自领域拥有或曾经拥有世界第一的能力。
三星寻求在2027年实现1.4纳米制程芯片的量产。1.4纳米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这是一项领先于现有水平三代的技术,如果成功无疑是全球首创。如果半导体真能发展到如此高的水平,那么其用途迟早会突破人力所能掌控的范畴。
上海已成为中国的半导体高地,这里拥有四分之一全国芯片产值和大部分人才。
作者认为,日本和美国联合研发电路线宽2纳米的最先进半导体,是日本挽回在半导体方面劣势的“最后机会”。
半导体芯片行业已经享受了神奇的两年(短缺意味着高利润)。对于一个习惯了经历非常激烈的周期、显著的起伏(无论销售还是投资)的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小小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再好,也不会是永恒的。
在半导体市场的竞争中,美国无法立刻禁止向中国提供以最先进制程工艺生产的元器件。中国深深植根在这个行业的全球分工和全球供应链中。
美国国内半导体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国际竞争、资本投资要求、劳动力需求、供应链缺口,以及所需风险资本资金和技术支持的短缺。
新冠疫情期间半导体的严重短缺迫使经济最发达国家的当局在“芯片竞赛”中采取措施,旨在维持该细分市场的现有利基并扩大其战略地位。鉴于半导体对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以及对有限数量的行业参与者的依赖,“芯片是新的石油”在政策制定者和外交官中成为21世纪的流行语。
欧洲对来自亚洲的半导体进口的依赖正在增加。欧盟委员会计划投入数十亿欧元来吸引该行业的投资,目标是到2030年将欧盟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翻一番,达到20%。
显示 103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