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国家和地区争相加码芯片研发和制造不仅是竞争力问题,也是“技术主权”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技术竞赛不会很快放缓。
。欧盟应将资源集中在芯片设计研发项目上,并捍卫其在设备制造方面的现有主导地位。欧洲需要在这一核心数字技术上加大力度,但并不需要一个“超级工厂”。
汽车行业芯片短缺自去年12月起就开始困扰无数车企,时至今日并未缓解,反而出现愈演愈烈之势。
拜登在中美半导体冲突最激烈的时刻接任美国总统职位。对此,半导体行业人士曾一度对拜登会审核或逆转特朗普的出口管制政策充满期待。然而,拜登的行为越来越表明,在他担任总统期间,美国出口管制的总体方向将与特朗普执政时期保持一致。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美国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Global Foundries)6月22日宣布,将在新加坡建立一家新的制造工厂,以满足前所未有的全球芯片需求。
在这场全球半导体行业竞争中,拜登政府正试图迎头赶上。美国政府正在重新学习如何对半导体进行战略性思考。面对半导体供应链的全球政治化和其他芯片生产商的国家补贴,华盛顿得出的结论是别无选择,只能制定支持半导体的产业政策战略。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和美国工业协会的测算,在欧洲,要实现芯片供应的自给自足以避免未来的供应瓶颈,欧洲必须投资2400亿至3300亿美元。此外,每年还需要增加250亿至600亿美元的额外费用。
智能电动汽车龙头企业蔚来汽车宣布,因芯片短缺,3月29日起将合肥江淮汽车工厂的生产暂停5天。让国内汽车产业因“芯荒”而“心慌”的,不光是全球供应链下的汽车芯片荒愈演愈烈,还有我国汽车芯片进口比例畸高带来的安全隐忧。
英特尔这家美国微处理器界传奇企业宣布扩大其全球芯片业务的恢弘计划。
《联合早报》3月23日报道:全球半导体行业今年来陷入严重供需失衡,市场人士预计芯片短缺问题短期内不会缓解,对芯片需求越加殷切的汽车制造业首当其冲。
从美国到法国,政府纷纷通过努力保障半导体供应。各国投入数以十亿计的欧元和美元,用公共资金来促进本国生产。谁都很清楚,芯片体积虽小但战略意义极大,未来会显得越来越关键。
美国正面临失去技术创新战略优势的风险。一个警告信号出现在半导体领域。最近,对冲基金Third Point警告称,美国半导体巨头英特尔陷入困境。英特尔是唯一一家在美国本土同时设计和制造领先逻辑芯片的公司。拜登政府面临一个考验:即能否制定一项产业政策,以应对中国竞争?
显示 96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