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10多年高度宽松外部金融环境之后,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政策制定者正面临第一个严重全球货币政策紧缩周期。紧缩周期可能与一些结构性力量转变相吻合,这些结构性力量在过去40年里一直是将通胀保持在低位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些力量消退,近期短期通胀上升可能会变得更加持久,从而威胁到长期通胀预期。
在新财年的第一次双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印度央行仍维持历史最低的利率不变,同时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不变。
据央行网站30日晚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一季度(总第96次)例会于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2月整体通胀率从4%升至4.3%,创下九年新高;私人交通通胀率从14%猛升至17.2%,抵消核心通胀跌势。当局指出,全球高通胀预计会持续,直到下半年才放缓。
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美国经济现在都在满负荷运转——该国失业率降至4%,通货膨胀率攀升至7.5%。这促使美联储开始考虑正常化货币政策,即准备加息并逐步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美国加息将通过贸易、汇率和金融市场对亚洲经济体产生重大影响。
小微市场主体量多面广,是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带动就业的主力军。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让资金“活水”源源不断滋养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大盘。
近日,债券通相关统计显示,2022年1月末,境外机构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663亿元至4.07万亿元,连续10个月上升。
过去几个月,西方大国中央银行与亚洲大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政策分歧越来越大。在通胀高于预期的推动下,美联储打算在今年3月转向加息。货币政策的这种快速紧缩与中国人民银行日益宽松的立场以及日本央行对其量化宽松计划的承诺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事情正在迅速变化。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38亿美元,较1月末下降78亿美元,降幅为0.24%,连续10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之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了整体稳定。
供应链受限及地缘政治风险推高全球商品价格,新加坡1月的核心通胀率攀升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达到2.4%。这主要是因为食品、电力和天然气的通胀率上升,以及零售和其他商品成本的下降速度放缓。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货币政策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前瞻性、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自主性进一步提升,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2月10日,今年首月金融“成绩单”出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0.4个百分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16亿美元,较2021年末下降285亿美元,降幅为0.88%。
有两个因素可能刺激货币战的爆发。一是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差异。2021年,41家央行总共加息了122次,这是前所未有的。很多国家提高利率以抗击通胀,这在理论上会带来货币升值。与奥密克戎引发疫情相关的恐慌所导致的偏爱避险资产势头是另一个因素。
多年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一直努力使通胀达到其公开宣布目标,但经过几次短期利率触及有效下限,大量证据表明长期均衡利率一直在下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修订货币政策战略声明。本文总结了对这些新框架的讨论。
最近美国通胀飙升令许多消费者和企业感到不安。通货膨胀使得持有流动性资产的成本高昂。美元贬值使得外国实体从美国企业购买商品的成本更高。通货膨胀还使并非自身过错导致储蓄缩水的老年人蒙受损失。国会、白宫和美联储应该为这种情况负责,但他们却选择把大企业当替罪羊。
近一段时间,降准、结构性降息接连而至。去年12月至今年1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连续两个月调降。去年12月,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近日举行的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提出,2022年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天令人不安的通胀数据显示,消费者价格通胀目前为7%,再加上2022年股市开局不稳,突显出美联储面临的艰巨任务。
欧洲的经济活动已反弹至疫情前水平。然而,复苏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在经历了几年非常低的通胀之后,经济活动的强劲恢复现在伴随着超出预期的通胀迅速上升。随着长期潜伏的滞胀幽灵再次抬头,一些政策制定者也越来越紧张。但作者认为,这些担忧被夸大了。
显示 334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