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将区块链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应用,落实国家“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的重要部署,建立完善中药溯源系统,重新塑造中药行业诚信生态。
今年以来,贵州针对外贸外资企业开展“管家式”服务,稳外贸工作总体形势好于预期。1至7月,全省进出口总额252.9亿元,进口额43.5亿元,同比减少37.5%;出口额209.4亿元,同比增长24.5%,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二。
潘德鑫 面对抗疫、战贫、防汛的巨大压力,贵州采取超常规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回稳、恢复加快、势头向好”的态势。
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贵州针对外贸外资企业开展“管家式”服务,稳外贸工作总体形势好于预期。1至7月,全省进出口总额252.9亿元,进口额43.5亿元,同比减少37.5%;出口额209.4亿元,同比增长24.5%,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二。
记者6日从“2020年贵州省夏季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周”获悉,2020年贵州基础设施“六网会战”计划完成投资2200亿元,1月至7月共完成投资1176.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3.5%。
上半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南五省份经济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经济发展呈现出“回升、趋稳、向好”的良好态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五省份在千方百计抓“六稳”促“六保”的同时,立足自身优势,既稳住了基本盘,又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目前,贵州已建立太子参、钩藤、黄精、天麻等中药材“定制药园”11.6万亩。2020年,力争省内药企和医院采购本省药材比例从目前的40%提高到60%以上,推动中药材产销对接更加紧密。
贵州省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全省出口产品转内销若干政策措施》,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日前,根据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公示的“全国十大名椒”评选结果,贵州两品牌入选,分别是遵义朝天椒、大方皱椒。
近日,贵州省遵义市迎来辣椒采收季,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摘、晾晒辣椒,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贵州采取景区门票五折优惠、发放1000万元文化旅游惠民券等措施,助力文旅产业“疫”后复苏。
日前召开的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首次提请大会审议,标志贵州朝着提高茶产业发展整体效益、建设茶产业强省迈出坚实一步。
记者日前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贵州采取景区门票五折优惠、发放1000万元文化旅游惠民券等措施,助力文旅产业“疫”后复苏。
黔南州迎来千人旅游团、安顺推出主题旅游线路、镇远古城及周边景区门票半价……记者日前获悉,贵州旅游好消息不断,在游客不断增多的同时,各景区纷纷推出优惠政策。
从种植、生产到仓储、运输,再到检验、销售,红辣椒从虾子镇的辣椒城运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远销国外。越来越多“辣椒人”从这条产业链中受益,日子也如红辣椒般越来越红火。
此次开业的贵州省中药材宣传促消费扶贫体验店位于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产销对接体验店的中药材专区,是一个集展示销售、直播带货,品鉴体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对外窗口,店内集中展销了贵州各地有代表性的中药材,目前展销单品达300余个。
近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行贵州站暨贵州省大数据融合产销对接活动在铜仁市举行。活动现场,“一码贵州”正式发布,开启更加便捷的消费扶贫新渠道。
今年以来,贵州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业、水果、生猪、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辣椒、生态家禽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对照“八要素”全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六个转变”。
记者日前从贵州省林业局了解到,今年以来,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的实施,贵州共开发就业岗位1.56万个,带动24.31万户66.09万人实现增收,户均增收1.8万元左右。
显示 652 条中的 361 到 380 条结果
匠心守艺 传承徽派插花艺术
今年前8个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超20万标箱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