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刚开启就给全球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无论关税威胁只是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还是会付诸实施,东南亚国家都必须更战略性地驾驭这种变幻的贸易格局。
巴中企业家委员会近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月份巴西对华出口额仅为5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与此同时,巴西自华进口额超过60亿美元,导致当月巴西在对华贸易中出现5.82亿美元逆差。
文章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在四个主要行业(服装、消费电子、光伏和汽车)所扮演的角色,展望了到2030年可能出现的四种情景,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中国未来在这些行业和在更广泛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中的作用。
美国商务部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额为984亿美元,环比增长24.7%。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24年,黑龙江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达到3122.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4.8%,连续4年保持增长。其中,出口869.7亿元,增长14.4%;进口2253.1亿元,增长1.5%。
中国新的大语言模型DeepSeek-V3的出现。它的重要性不仅与技术有关,也与贸易有关。
中国的芯片制造引起西方广泛关注,但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也使其在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西方面临着过度依赖中国制造的显示器、印刷电路板和组装能力的风险。
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强劲需求推动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长,东南亚经济整体表现积极。
跨越山海的通道网络,载着我国西部地区的新能源产品“跑进”国际市场,让东盟的水果比过去“抢鲜”进入中国。
新冠疫情和疫后复苏带来冲击,对CAREC计划成员国产生强烈的、多样的、多向的影响。
本文以越南为例进行研究,旨在量化中美贸易争端在越南不同地区产生的分布效应。
从汽车整车到机械设备,从家具建材到服装鞋帽,从轻工产品到电子产品……作为一条安全畅通的亚欧物流大通道,开行数量已超过“10万+”的中欧班列,如今“带货”能力越来越强。
2025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迎来生效实施三周年。海外人士认为,RCEP有效激发地区合作活力,充分印证开放发展和自由贸易有利于经济增长、促进市场繁荣。亚太地区和全球伙伴应进一步携手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实现区域内自由贸易繁荣,共同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分析师阿布舍克·亚达夫发表题为《土耳其—中国贸易动态和汽车行业关税》的文章称,中国是土耳其的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土双边贸易额从2020年的2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400多亿美元,这一显著增长可能反映出新冠疫情后的复苏和两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
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其经济韧性和全球互联互通的风向标。
为了与新兴的多极全球生产网络保持一致,必须建立可替代的、具有成本效益的路线,以促进南南直接贸易。虽然需求仍然集中在全球北方,但加强全球南方的互联互通同样至关重要。
中国是土耳其在亚洲最大的商业伙伴,从全球来看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德国。
据满洲里海关统计,今年1-11月,经满洲里公路口岸进出口货物222.7万吨,同比增加54.1%;进出口贸易值809.2亿元,同比增长67.9%。
老挝啤酒“走俏”的背后,是中老铁路强大的运输能力带动了两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活跃与繁荣。
中国与毛里求斯于2017年12月启动自贸协定谈判,经过四轮谈判,在2019年10月17日正式签署协定,这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的首个自贸协定。该协定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与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贸易同步开始。
显示 891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